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食品選購安全e指通

發布日期:
記者: 陳榮昌/縣府報導。
點閱率:357

毒奶粉事件爆發後,不少消費者不免擔心,如何判斷、選購安全的進口食品?縣府消保官顏水坤表示,行政院消費者保護委員會已整合政府相關機關所掌握的不安全產品資訊,及時在「不安全進口產品資訊網」(網址http://www.unsafe.nat.gov.tw)公布,消費者可隨時上網瞭解,確保吃的安全。

 消保官顏水坤指出,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兩岸往來的頻繁、密切,不安全進口產品問題,已逐漸成為消費大眾關注的焦點。尤其含三聚氰氨奶粉與奶精事件發生後,民眾對於大陸地區不合格食品的相關資訊更是重視。行政院消費者保護委員會為確保消費者權益,已整合政府相關機關所掌握的不安全產品資訊,及時在「不安全進口產品資訊網」(網址http://www.unsafe.nat.gov.tw)公布,以利消費者知悉,並於每月彙整相關之資訊後,發布新聞,提醒社會大眾注意。

 顏水坤強調,毒奶粉事件越演越烈,行政院衛生署及各地方政府衛生主管機關雖如火如荼的查察,但消費者仍人人自危,不知道那些東西是有毒或無毒,他特別提醒消費者購買食品時,要仔細看清楚包裝上之標示,例如製造或經銷廠商資料、生產地或國別(可從國際條碼之號碼加以辨認,中國大陸商品條碼為690、691、692)、原料成分、保存期限等等,另外,購買憑證如發票或收據等,應暫時保留,以免食用後發生問題,苦無憑據向廠商求償。

顏水坤說,有關眾所矚目的境外食品輸入安全議題,經統計「不安全進口產品資訊網」今(97)年一月至八月底止,行政院衛生署共發布六十五則食品類不安全產品訊息,其中產地為中國大陸者有十三則,其不合格原因包括:(一)檢出漂白劑不符規定者:蒟蒻粉、乾蓮藕、乾蝦米、鹽漬筍絲、鹽橄欖。(二)殘留農藥不符規定者:鮮奇異果、冷凍煎餃、普洱茶、辣椒。(三)其他:檢出非法定人工著色劑的珊瑚草、檢出動物用藥的蝦肉泥、檢出硝化富樂頓代謝物的冷凍蝦仁以及含有雜物及霉味的海帶等。除二月間發生業者未申報輸入之「J.T. Foods 一口煎餃」事件外,其餘產品均經衛生單位要求業者複驗或進行封存,未讓不合格產品流入我國食品市場。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