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李縣長重申建金門大橋決心

發布日期:
記者: 蔡家蓁/縣府報導。
點閱率:514
李縣長重申建金門大橋決心

李縣長重申建金門大橋決心

在金門縣政府宣示決定自力建橋後,縣府昨日召開「金門大橋興建工程」技術諮詢委員會,與會委員高度的共識,都認為應該先徵選出PCM(專業營建管理小組),再評估採統包或傳統的模式來建橋。縣長李炷烽也重申地方政府建橋的決心,希望各委員共同來尋思縮短建橋期程的有效方法。

「金門大橋興建工程」技術諮詢委員會於昨日上午十時在縣政府第一會議室召開,會議由縣長李炷烽主持,金門縣副縣長楊忠全、主任秘書盧志輝、委員陳水龍、許鴻志、陳家欣、洪松茂、蔡榮根、林朝文、吳國禎、羅維、張銘欽、廖肇昌、縣府主計室主任李秀荷以及金門縣政府工務局相關人員出列席參加。並聽取金門縣政府工務局所做金門大橋興建計畫現況說明、大橋委託專案管理技術服務芻議。

縣長李炷烽表示,金門大橋過去常被譏為選舉浮橋,他個人已經公開宣佈不再參加公職競選,所以這一切的推動不是以選舉為考量,而是以老百姓的民意為依歸,以離島交通為努力的重點;李炷烽說,過去兩岸局勢曖昧未明,在台灣的工程技術尚有不足之下,所以此工程只能採國際招標來規劃,而所有的招標文件經過八、九個月的努力,完成委託,但初次的翻譯結果,經過審查,並不符合我們的要求,所以要求翻譯公司修正,目前修正進度也已經過一個階段。

 李炷烽強調,目前兩岸的關係已經改變,從橋的設計、推動與執行,他覺得大陸還是最具有競爭優勢,雖然這項工程是對國際招標,但大陸從地緣、施工技術、效率、成本考量,明顯較經濟實惠;反之,日本大橋雖然技術成熟,但勞務成本、機具動員等成本都耗費較高,,所有的招標還是要依相關規定來執行。

 李炷烽指出,縣府在議會的要求下,也一直在籌措相關經費,目前時機成熟,縣府已經有能力,即使中央不支持,縣府還是可以來完成,他真心的期盼,大橋不再因選舉而成為浮橋,讓離島對外交通能獲得根本的解決。

與會委員提出諸多建議和意見,包括:PCM『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Management(專業營建管理小組)』應該先草擬一個機制,儘速找到合適的小組,在評估採統包或傳統的模式來建橋;招標文件應該還是以中文為主,並且要找有相關經驗的事務所來修正,以免翻譯出來的文件不適用;徵選PCM,應該要求其將小組設置在金門,方便工程管控;金門大橋是離島特殊的工程,不應該受限於一般採購法;PCM的徵選、統包取決及私有土地徵收等可同時進行,不要再拖下去。

 由於委員發言踴躍,所討論的議題越來越多,程序越見複雜,讓與會的委員羅維忍不住為金門打抱不平,他說,倘若大橋要建的成,縣府就要學其他縣市,先做了再說,後續再交給中央來收尾,羅維也強調,重點是金門本身內部要先有共識,才能有決心來完成。

 對此楊忠全表示,總統馬英九在上次來金門時,曾表示年底前將要求經建會,針對金門整體發展提出方案,他認為這段時間要持續與經建會來溝通,等屆時看看經建會的報告與政策,再來決定下一步。

 李炷烽也提到,預算的動支還是要先通過議會,他認為應該先縮短建橋期程,他也肯定工務局在人力不足的情況下,依然不眠不休的打拚,應該給予他們多一點的肯定。

 李秀荷提出,建橋的經費不一定要列足才能發包,其實可以採逐年編列的方式,相信會比較有效率。

 工務局也表示,金門大橋的規模龐大,政府投入資金甚鉅,應以對政府風險最小之模式辦理推動,非可適用辦理小型工程之模式。藉由嚴實之選商招標程序,機關可在有限人力條件下,運用各領域專職專業人才,履行其技術服務廠商專業責任與義務,整合辦理大橋興建計畫。藉由PCM之執行,機關與廠商可累積相關工程經驗,並有效運用整合以提昇國際化競爭力。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