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互花米草入侵危害浯江溪口紅樹林盧主秘昨率員展開拔除行動

發布日期:
記者: 莊煥寧/金城報導。
點閱率:501

浯江溪口潮間帶發現互花米草入侵,嚴重危害到紅樹林的成長及濕地生態,縣府著手處理防治,昨日並由縣府主任秘書盧志輝帶領各單位及社區代表在緊鄰浯江出口海的夏墅海岸濕地動手展開移除行動,宣示縣府防除互花米草及維護濕地生態的決心。

這項拔除互花米草的行動昨日在夏墅海岸展開,由縣府住任秘書盧志輝主持,包括縣府建設局長李增財,及林務所、水試所、農試所、金城鎮公所、金門國家公園、夏墅社區、後豐港社區代表、荒野協會保護協會等一百多人到場參加,大家在盧志輝的帶領下,動手拔除了沿岸二百多平方公尺的的互花米草,以行動展現維護濕地生態的決心。

互花米草原產於美國東南部海岸,一九七九年引到中國,約十多年後,迅速侵害了沿海灘塗地,致使魚、蟹、貝、藻等大量生物喪失生長及繁殖的場所,直接導致海產資源銳減,航道堵塞,使大片紅樹林消失,海水水質變劣。

金門地區的浯江溪口等濕地的互花米草是由對岸漂流(或鳥類挾帶種子)過來的外來種,生長在潮間帶的多年生鹽沼植物,植株耐鹽耐淹,抗風浪,種子可隨風浪傳播,根系分佈在六十公分深的灘土中,單株一年內可繁殖幾十、上百株。由於繁殖能力強,且族群擴展迅速,已嚴重影響金門海岸濕地生態,造成紅樹林生長區銳減,影響動植物的繁殖與棲息。

盧志輝指出,互花米草擴展快速,為免浯江溪口紅樹林生態受到破壞,縣府建設局也曾展開割除,但進行還不到一年,又重新蔓延,更勝於以往,成長的速度令人心驚,以前這邊是紅樹林,非常漂亮,也是地區重要的景觀,包括各界外賓來看都非常欣賞,現在看到互花米草的入侵,壓迫紅樹林的生長,很多紅樹林都受到壓制沒辦法成長,令人憂心,如任由這些互花米草蔓延,將來造成的危害,是生態方面的問題,如何共同來防除,過去包括國外或大陸地區對於也有許多研究,目前為止也有許多透過藥物或其他方式來移除,但直接連根拔除是比較有效的,目前縣府也委託專家來做研究,希望能找出理想的對策。

他也提到,海岸的互花米草、陸上的銀膠菊對於地區的影響都是相當深遠,感謝大家共同來參與這項活動,也希望藉此喚醒地區民眾共同來重視這個課題,一起來響應防除互花米草的行動。

荒野協會保護協會陳德宏說,入侵種的互花米草,是於一九七九年中國大陸引進到崇明島,本來是要當作一種海岸防護的作物,前十年中國政府並不覺得這個植物有什麼危害,還是很歌功頌德地告訴民眾說這東西對環境有多大的幫助,超過十年以後,它開始危害了,造成環境的惡化,環境的單一化,甚至航道的淤積,這個入侵種的互花米草,在中國大陸從山東省到海南島、香港,已經造成了濕地生態的危機,本來浯江溪口也是鱟的棲息環境,前幾個月還拍到鱟來上岸產軟,但是出不去,被互花米草卡住,本來很純淨的泥灘濕地,因為互花米草入侵改變為草原的潮間濕地,當中的物種與生態會完全的崩解、改變,現在已影響到紅樹林的生長。

他說,縣府希望找到許多方法儘速把它移除掉,今年年初就開始做一些樣區的調查與移除的實驗,其中有用怪手移除,就地掩埋覆蓋,但哪些與紅樹林混生的互花米草,機器卻無法進去,一定要用人力拔除的,而地下有管道的,為免後遺症怪手也無法深入挖掘,必須搭配人力與機器才能根除。但互花米草去除全部的根相當困難。根除了,地下還會冒出來,實驗證明,每個月固定一次的拔除、割除,其效果是不錯的,第一個月拔除後,第二個月遞減百分之八十,重新長出的植株數量只剩百分之二十,第二個月又拔除後,第三個月長出的植株只剩百分之七,只要連續的拔除,長出的數量就好控制了,這些研究成果是可落實於實際的操作面,以維護本土海岸生態系統。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