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自殺防治守門人宣導六十人與會

發布日期:
記者: 陳麗妤/金湖報導。
點閱率:430

鑒於近年自殺通報個案有明顯攀升趨勢,衛生局社區心理衛生中心積極推廣「自殺防治守門人」宣導,並辦理進階訓練課程,由心理師林俊宏主講,他告訴六十位與會學員,如何找出自殺的高危險族群;並提供防範自殺四步驟供民眾參考,分別是,觀察、詢問、傾聽、轉介。

衛生局指出,依據國內外研究調查顯示,百分之五十以上自殺身亡者,生前都曾經向身邊的親友間接或直接透露,因此,想自殺的人並不是突發,若能及時發現,便能有效預防其發生。

金門縣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在推動自殺防治過程中發現,自殺不只是一個層面問題,涉及社會、生理、心理、醫療及環境等多面向,單從一個面向切入成效往往不佳,故除積極推廣「自殺防治守門人」宣導外,也就自殺防治守門人員辦理相關訓練,繼去年度初階訓練後,昨日假衛生局衛生行政大樓辦理進階訓練,共計有六十人與會。

會中邀請台北市立松德院區及台北市自殺防治研究發展中心心理師林俊宏抵金專題演講,他以「如何辨識自殺高危險群」為題,告訴六十位學員,分析如何辨識自殺高危險群,早期發現以早期介入輔導,發揮各網路的力量,將傷害減至最低。

林俊宏引用世衛二OO三年的統計資料指出,每年全球有將近一百萬人死於自殺,約每四十秒就有一個人因自殺身亡。他也說,自殺是個人自己意識決定執行結束自己的性命,自殺更是極度壓力下一種解脫與因應反應。

據國外研究顯示,有五成以上自殺身亡者,五成以上自殺身亡者生前會向身邊友人透露訊息,因此,自殺並不是突發的,若能及時發現,便能有效預防。因此,林俊宏也說,如何找出自殺高危險群,適時介入輔導,才能有效預防自殺行為的發生。

林俊宏指出,曾有自殺企圖者為公認的危險因子,其他如酒藥癮、具精神科病史、心理社會壓力導致失業、喪親、身體疾病和老年人均是自殺高危險群。他也強調,在不同族群有其各自的自殺危險因子,如自殺遺族,有自殺家族史者;青少年,因創傷性失落導致;銀髮族的社會孤立、憂鬱症等。

林俊宏進一步說明,要能有效的防範自殺的發生,首先必須清楚分析那些是自殺之高危險群,接著並透過指標及評估工具分析個案自殺行為,就臨床指標而言,如日常生活形態穩定度、適應能力、親近關係等;在心理指標上如:因工作損失、親密關係破裂而造成的壓力事件,焦慮、憂鬱、無望感、離群、退縮、物質濫用、自殺計劃等,並及時提供輔導及轉介,讓高危險群者能夠接受專業的照顧。

林俊宏也強調指出,除了一問二聽三轉介外,建議民眾可以藉由觀察、詢問、傾聽、轉介,關心週圍有自殺意圖的親友,適時給予關懷,詢問及傾聽其煩惱,並藉由專業醫療人力的介入輔導,以改正其錯誤的觀念,有效防止自殺行為的發生。

林俊宏最後提醒,當每個人以服務者、關懷者,在介入自殺個案時,記得拋開自我價值觀,學習站在個案的立場,運用同理心關懷個案,才不會流於因自我價值觀,給予過多的評斷,反而造成反效果。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