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安啦﹗金門未受大陸銨粉事件波及

發布日期:
記者: 陳麗妤/金湖報導。
點閱率:468
字型大小:

銨粉事件波及餅乾、糕餅及油條業者,為保障金門民眾的食用安全,衛生局持續清查地區相關食品製作業者,結果無使用碳酸氫銨(銨粉)情事,業者所使用之膨脹劑均符合規定,請民眾放心!

在毒奶事件國內持續追查中,但近期衛生署針對從大陸進口碳酸氫銨(銨粉)原料進行抽驗,卻檢出含三聚氰胺70~300ppm。衛生署清查國內進口報驗資料,結果發現國內僅有東份有限公司自中國大陸河北省石家庄辛集市「化二化工有限公司」進口是項銨粉原料。

衛生署除立即通令各縣市衛生局,追查上開銨粉,並依據流向向下游廠商追查封存,發現全台北、中、南共計有十三縣市、十九家公司與倉庫有進該批貨,分別使用在衣物染料、皮革塑膠加工等,有九家用途在確認中。

而自大陸進口的銨粉被檢出含高量的三聚氰胺,不僅再次讓民眾的食用安全亮起紅燈,衛生署也針對全台食品進行三聚氰胺成分抽驗,包括八十件餅乾類、二十三件麵包、海帶、魷魚、叉燒包、喜餅、麵包和沙其馬、泡芙各五件,結果都符合規定,僅在五件油條樣本中,檢出有二件油條含3.37ppm與4.29ppm之三聚氰胺成份。

關於銨粉事件,金門地區目前雖未接獲衛生署或其他縣市衛生局通報,但衛生局仍持續追查,並至各鄉鎮針對八家業者進行稽查。衛生局表示,從中瞭解金門地區業者製作油條均遵循比較古早傳統的方式,其原料是使用了老麵、小蘇打粉、酵母菌、泡打粉等,並非像台灣部份油條製作業是摻入碳酸氫銨(銨粉),所以並無查獲有使用碳酸氫銨(銨粉)之情形。

另外,衛生局同時也稽查糕餅、蛋糕製造業,其所製作的餅乾、波蘿麵包等食品,皆是使用小蘇打粉作為膨脹劑,同樣沒有使用碳酸氫銨(銨粉)。

衛生局也表示,為何銨粉中會含有三聚氰胺,目前還在追查中,衛生署規定,從十月十七日起,禁止中國大陸製之碳酸氫銨(銨粉)原料進口。也要求國內食品業者,不得再使用中國大陸製或工業用之銨粉作為食品,並且建議業者,改用小蘇打粉、酵母粉及天然酵母菌等,作為食品加工時之膨脹劑。

衛生局也指出,針對毒奶、銨粉事件將會隨時掌握時勢加強查核,並配合衛生署之政策,如有檢出超過現行規定之相關產品,將會通知業者立即下架回收銷毀,以維護消費者之權益;而相關新聞及抽驗結果將及時公佈於縣府網站和衛生局網站,民眾可上網查閱。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