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名列六種世界名人錄》賈福相讓詩經呈現另類風情

發布日期:
記者: 莊煥寧/金城報導。
點閱率:650

用英語唸詩經嘛也通?唸詩經以詩抒情、以詩了解生態、以詩續流古今,昨日在金門文化局演藝廳舉辦的「自然與文化相遇~從草木鳥獸蟲魚,認識《詩經》新風貌」演講中,名列六種世界名人錄的賈福相教授,帶來了「為古人說今話的大喜悅」,讓詩經再現另種風情!

國際知名海洋生物學家,名列六種世界名人錄的賈福相教授,以六年的時間將詩經國風一百六十篇,譯成白話,再譯成英文。尤其以他「海洋生物學家」的專長,來詮釋詩經的鳥、獸、草、木、蟲、魚之名,用字遣辭不但精確又不失詩的韻味。

這項由文化局主辦、金門技術學院協辦的昨日上午九時起在文化局演藝廳登場,包括金門技術學院王士朝老師、林黛琿、本報編輯李福井、「浯江夜話」專欄作家邱英美及地區藝文界人士到場與大師對話。

孔子說過「不學詩,無以言」,《詩經》是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收錄自西周至春秋五百年來的詩歌305篇,最初名為《詩》或《詩三百》,漢代被儒家奉為經典,才用《詩經》之名。昨日賈福相教授也指出,《詩經》是現存最古老的文學作品,也是中華文化的源頭,全世界文學的源頭可以歸納到詩經,詩經能唱能歌,是最美麗的詩篇,也是與上帝的最好的溝通橋樑,只能意會、不能言傳。他這次以新的語言來詮釋《詩經》,就是希望今人能以另一種方式,來緬懷這本千古不墜的永恆樂歌。

詩經的體裁為風、雅、頌;寫作手法為賦、比、興, 其中「風」為十五國風共一百六十篇,是帶有地方色彩的民歌。雖然賈福相教授的專業是生物,但長年的鑽研,對詩經中的花花草草、水中的魚、空中的鳥、地上的昆蟲和走獸都了解,也都有親切的感情,根據他的粗略統計,國風中提到動植物有412次。他認為生物美化了詩的語言,美化了詩的篇章,也是三千多年來先人文學創作的血液,如果沒有鳥獸草木之名,國風就大大失色了。

賈福相教授用他豐富情感和人生經驗,跨越語言的精妙筆譯,用字遣詞力求精準,樸實不失豐富與詩味。親切自然之餘,保存原詩異文化之特質與個性,帶領大家認識《詩經》的另一風貌。他也指出,中文詩有中文味道,翻譯中文詩必須掌握「信達雅嚴復」的要求。

他提到自己以前有個學生,不知道該怎麼追求喜歡的女生,於是他就從《詩經》中選了一首形容美女的情詩(蒹葭),讓他送給心儀的對象,成就一段美滿姻緣。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蒹葭蒼蒼, 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昨日現場也吟詠詩經中的「關雎」、「蒹葭」、「黍離」等三篇傳唱千古的美麗「詩」篇,從古文到白話文再到英文,別具韻味特色,一生作育英才無數的賈福相教授,昨在和在場的藝文人士及青年學子對話時,也不吝嗇將他的人生經驗與大家分享,能親自聆聽名教授的解說詩經的意涵及對話,也讓許多到場的金門技術學院學生及地區藝文界人士深感不虛此行。

賈福相教授是國際知名海洋生物學家,他於一九三一年生於山東省壽光縣賈家莊;台灣師範大學博物系動物組畢業,一九六四年獲西雅圖華盛頓大學動物研究所博士學位,專業海洋無脊椎動物生殖生態和生殖生理;曾在六個國家教過七所大學,其中二十四年在加拿大亞伯特大學,曾擔任動物系系主任五年,研究生及研究院院長九年。編參考書四本,發表論文二百餘篇,訓練博士生十八人,碩士生十五人。他於一九九六年在香港科技大學退休,一九九六年至一九九九年擔任台北海洋館館長。現任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海洋生物顧問、亞伯特大學東方藝術籌劃委員會委員,並為生物科學技術公司BioNeutra創辦人之一,也曾任董事長和董事。 賈福相教授也是農家子弟出身,一九八六年開始發表散文後,以筆名「莊稼」在台灣的幾家雜誌和副刊發表。著有《獨飲也風流》、《吹在風裡》、《看海的人》、《人與海》、《星移幾度》等散文集,於2008年五月出版【詩經國風英文白話新譯】。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