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滅鼠週昨起同步開跑
今春迎鼠年,今秋滅鼠群;鼠害若不防,害農又害民!全國滅鼠週已經從昨天(十一月三日)開始,今年雖然是鼠年,但為了生命、財產的安全,鼠害仍必須加強防治。
九十七年的全國滅鼠週是從十一月三日到十一月九日在全國同步展開;金門縣動植物防疫所已經把所需的鼠餌提供給五鄉鎮及八十九個畜牧場,但仍有零星的蔬菜或雜糧產銷班尚未領取,防疫所提醒各班要齊力滅鼠。
金門縣動植物防疫所今年購進的殺鼠劑共有一萬一千公斤,除了配合全國滅鼠週之外,年度的防治期程,將於今年十一月起進行到明年十月。
金門縣防疫所所長莊謙恭表示,毒鼠用的餌劑,成分主要是抗凝血藥劑,老鼠吃了不會速死-若造成速死,其他老鼠就不會繼續服餌。老鼠吃了毒餌後,下視丘會被破壞,會先找到光亮或有水的地方,然後死去。毒鼠劑對人體毒性不強,若不慎誤,根據防檢局的宣導,可用維他命K解毒。
根據金門縣動植物防疫所的監測,金門各鄉鎮田鼠的捕捉率在今年六月之後,都高達百分之十四以上,密度很高。
根據農委會防檢局的宣導,野鼠除會為害農作物生產及貯藏;野鼠會損害各種設施,包括電線、電纜、瓦斯管線,引起火災;野鼠是人畜共通傳染病的主要媒介,會傳染恙蟲病(由立克次體引起)、鼠疫(由細菌引起)、腎臟症候性出血熱(由濾過性病毒引起)、弓漿蟲病(由原生動物引起)、血吸蟲病(由蠕蟲引起);此外還有:傳染性黃疸、沙門氏菌病、廣東住血腺蟲、包膜絛蟲、毛細線蟲等。
入秋之後,各地農作物已陸續採收,田間食物來源減少,是防除田間野鼠的最佳時期。歷年的全國性滅鼠成效,每年滅鼠週的平均防除率可達到百分之八十以上,但經過一年的繁殖後,密度約可以成長四到五倍,因為一對老鼠經過一年的不斷繁殖,可以產出二千隻以上的後代,因此滅鼠工作至少每年要辦理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