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提昇醫療品質縣府積極向衛生署爭取

發布日期:
記者: 李增汪/縣府報導。
點閱率:366
提昇醫療品質縣府積極向衛生署爭取

提昇醫療品質縣府積極向衛生署爭取

離島醫療品質提昇,以及迅捷的緊急醫療轉診機制建立,都是金門民眾關心和期待改善、解決的長年問題。金門縣政府和金門縣衛生局就針對金門縣醫療資源亟待解決問題,向行政院衛生署提出建議。

在綜合醫療大樓興建上,金門縣衛生局建請行政院衛生署九十八年度按興建之進度委託工程顧問公司(PCM)進行整體規劃設計。包括:

一、九十七年十月十六日行政院衛生署已將本案陳行政院核定,有關興建計畫書相關事宜、人力資源規劃運用、修正後病床之合理需求問題,請該院委請專業人員赴公共工程委員會作詳實提報,以爭取實效。

二、本年度九月十日立法院衛生環境及勞工委員會蒞臨金門考察金門地區衛生業務,與會委員均表示金門醫療因受交通及天候影響,其醫療之水平有待強化,另前衛生署長曾表示,保證綜合醫療大樓案興建經費絕不會刪減,並且加強充實必要之儀器及進駐(培育)醫事人才,三方整合後金門醫療品質才能克盡全功。

三、全案興建總經費為新台幣十二億九百四十萬七千七百六十元,惟行政院衛生署僅編列九十八年度公務預算一千萬元為先期費用,其餘經費將逐年編列公費預算支應,為期早日竣工服務鄉親,惠請行政院衛生署金門醫院立即著手委託工程顧問公司(PCM)進行整體規劃設計,以期在民國一百零一年底完工啟用。

四、有關基地內之私有土地部份,金門縣政府已著手與業主協商先行租用相關事宜,在尚未辦理價購取得完成移撥時,為避免延宕工程進度,於整體規劃時,主體大樓興建位置請避開私有土地,以免影響進度。

在空中緊急醫療轉診案方面,金門縣衛生局則建請開放金廈空中緊急醫療轉診機制。包括:

一、九十七年六月十九日金門縣已正式進入擴大小三通階段,往來兩岸旅客增多,相對緊急醫療後送機率提高(九十六年一月至九十七年五月三十一日止,國人因病由大陸地區經小三通轉回國治療達五十八人次,金門縣緊急後送台灣治療已達三百三十人次),金門縣目前僅一家行政院衛生署金門醫院,且於小三通往來日益頻繁之際,適時開放兩岸緊急醫療互動機制,將大陸福建省鄰近縣市醫院列為兩岸緊急醫療救護醫院實為當務之急。

二、現階段金門縣緊急傷病患者後送台灣治療均由直昇機或固定翼機執行任務,歷時需二小時以上,開放大陸地區與金門縣航空往返,運送病人至福建省鄰近縣市緊急就醫僅需十分鐘,可有效改善病人搶救時機。以心肌梗塞個案為例,依台大醫院院長陳明豐表示,治療指引已說明病人進入醫院(急診室)至治療打通冠狀動脈的時間應為九十分鐘,對病人而言「時間就是生命」。

三、小三通依據通航辦法「試辦金門馬祖與大陸地區通航實施辦法」,兩岸通航僅限為港口、航空站及飛行器並未被納入,請開放金廈空中緊急醫療轉送航道,以符人道救援之宗旨。依金門縣九十六年民意調查結果,有百分之八十七之民眾對開闢「金廈空中直昇機」救護航線表示贊成,小三通規劃採先海後空之原則,符合政府之政策與循序漸進原則,於邁入擴大小三通時採空中後送機制,乃為順應民意迫切需求所刻不容緩之趨勢。

四、金門縣尚義機場具有國際機場起降條件,曾於九十五年九月十九日、十二月十一日及九十七年一月二十四日分別飛往澳門、新加坡、日本北海道等地,故應可執行該項任務。

在金門地區醫療給付效益提昇計畫(IDS)方面,金門縣衛生局建議行政院衛生署,請准於總額不變下修改計畫內容。包括:

一、金門地區醫療給付效益提昇計畫(IDS)由於台北榮總無法支援長期駐診專科醫師,為提高地區醫療服務品質,金門醫院已陸續招募聘用長駐約用醫師,爰相對減少IDS專科醫師駐院服務人次,致使整體計畫經費減少支出,為發揮該計畫最佳效益,爰請中央健康保險局同意於總額不變修改計畫,變更專科駐院服務項目,將專科駐院服務費實際支給數新台幣三十萬八千元(原中央健保局支付十七萬元,金門縣政府付十三萬八千元)全額由中央健保局支付。

二、九十七年一至十月份後送人數六十人,其中顱內出血傷病患佔二十人,為把握搶救第一先機,建請台北榮總於九十八年度增加一位神經外科長駐專科醫師。

三、請榮總針對地區特殊地理環境規劃休閒健檢中心,並結合現有署立金門醫院資源作有效營運策略。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