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成本賺大錢陳惠英彩繪出一片天地
十多年前,因為被龐大債務所迫,急於賺錢還債的陳惠英,拿起畫筆彩繪衣服,希望提高衣服價值,增加收入,沒想到獲得顧客青睞,一畫十多年,不但還清數百萬元的債務,還有餘力在故鄉澎湖縣白沙鄉吉貝島上,蓋了幢洋樓,過去從未拿過彩筆作畫的陳惠英,除了對老天爺感恩外,也發願抽空到各離島,教離島婦女們彩繪,指引這些為經濟奔波的婦女一條「錢」途。
四十多歲的陳惠英,為家人揹負龐大債務,卻用自己的雙手,彩繪紀念衣,一筆一筆還清債務的堅強故事,感動前往澎湖縣吉貝島參觀的金門縣數位中心負責人,巧手繪衣、小成本賺大錢的謀生術,也讓金門縣數位中心靈機一動,決定聘請她來金,巡迴各鄉鎮數位中心,開創金門在地的文化創意產業。
不少參與研習的地區婦女,都是第一次拿彩筆,既興奮又擔心,深怕畫不好,糟蹋了衣物,但在陳惠英的鼓勵、指導下,一個個的靈感與創意,慢慢地由潛意識中、在驚呼聲裡浮現而出,有位老阿嬤欣慰地說,「四十多年沒畫過畫,四十年來的夢想終於完成」!
其實,五十二年次的陳惠英,以前完全不會畫畫,她也和大多的婦女朋友一樣,生活中只有家庭、小孩,要不是家庭遭逢劇變,讓她不得不正視數百萬元的債務,也許這輩子,她都不會發現,原來她也有畫畫的天份。對於這一人生際遇,陳惠英說,她對老天爺,永遠感恩。
陳惠英原本是澎湖縣白沙鄉吉貝島人,孤懸外海的吉貝島,沒有郵局、沒有銀行,人口又少,比金門還落後,如果要到澎湖縣馬公市辦事,得先搭二十分鐘的船到馬公島,再搭車到市區,船費來回就要三百元,因此,要想學畫、學一技之長,難上加難。
十多年前,因為生意失敗,加上跟會連出狀況,欠下數百萬元債務,讓身無一技之長的陳惠英,差點想跳海尋短。不過,想到還有年幼子女需要扶養,陳惠英只有咬牙面對龐大的債務。
陳惠英原本開間小型藝品店,兼賣T恤,為了促銷,陳惠英開始動起腦筋。島上別的藝品店,大都是將T恤印染上澎湖的海洋風光或照片,樣式死板,陳惠英決定用彩筆在衣服上作畫,希望與其他店家做區隔。
只有高中畢業,從沒作過畫的陳惠英,以兒子不穿的內褲做為畫布,剛開始的前三天,她先學畫圓圈,鍛鍊腕力的靈活度,為快快賺錢,練習一個月後便上場,在店裡幫人現場作畫。
選擇那種彩筆作畫,才能耐洗耐磨不褪色,也讓陳惠英嘗試了好久。後來,她想起以前到美國夏威夷旅遊,曾看過唐人街上,有藝術家以一種名為「色康筆」的原料製做壁畫,不怕風吹不怕日曬雨淋,不過一小支就要價一百五十元,並不便宜,但是,灶腳已進了一半,陳惠英只能往前衝,花錢購買。
在澎湖,很少人敢這樣現場作畫,怕畫出的畫,觀光客不喜歡、不買,也怕白白浪費一件T恤。幸運的是,陳惠英依客人需要,現場作畫的T恤,卻深受觀光客歡迎,她笑說:「只有驚呼,沒有退貨」。這真是個奇蹟,連陳惠英自己都覺得意外,自己「隨意畫」的作品,竟然可以讓T恤的價值增加一倍!
經過十多年的歷練,現在陳惠英只要二分至三分鐘,就可以在T恤上完成一幅畫。而在吉貝島四個月的觀光期中,單是現場彩繪的T恤,就可以賣掉二千多件,如果加上褲子、帽子,數量還更多,收入相當可觀,陳惠英估計,十多年來,共賺了一千多萬元。
陳惠英作畫時,會先在素色T恤上,用白、籃色的「色康筆」,畫上幾條短線,再用撲克牌,將條狀的色彩平塗成小色塊。接著,再用鮮豔的色筆描繪出吉貝島的海豚,或是充滿童趣的螃蟹、魚蝦,最後,用另外一色的「色康筆」,寫出比「POP」字體更活潑動態的歡迎字句,一件獨一無二、充滿澎湖地方特色的彩繪T恤,於焉完成。
陳惠英表示,她原本只是個沒有一技之長的家庭主婦,能夠以隨想的彩繪T恤還清債務,她相當滿足。她強調,人生都不過是過客,因此,很願意到處分享自己從無到有的種種經歷,也願意傳授彩繪的功夫,讓更多面臨困境的家庭獲得轉機。
看到以前從沒作畫過的部分金門婦女,由點、線、面,進而彩繪出一件完整的作品,陳惠英和婦女學員們都很欣喜,她認為,藝術這東西,「只有要不要,沒有會不會」,她自己就是最好的證明。而在各學校推動彩繪教學時,看到不少小朋友,將原本棄置不用的環保袋、舊T恤,彩繪成新的成品,養成廢物利用的好習慣,則是彩繪教學的另一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