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田浦鎮海門石匾出土見證歷史

發布日期:
記者: 張建騰/特稿報導。
點閱率:3,698
田浦鎮海門石匾出土見證歷史

田浦鎮海門石匾出土見證歷史

金門城「固若金湯」,田浦城「雄鎮海門」!田浦城的「鎮海門」城門石匾重新出土了!

 這塊重新出土的「鎮海門」石匾,若由明太祖洪武二十年(西元一三八七到一三八八年)起算,距今已有六百二十年左右的歷史。

 田浦生活空間計畫暨環境改善工程進行時,由坍塌的古牆中,找到了這塊石匾。居民認為這塊「鎮海門」石匾可以見證田浦古城,並希望政府部門能夠正視田浦古城的保存或考慮讓古城再現風華。

 「固若金湯,雄鎮海門」常被解釋成「金門」得名的由來;或許田浦城鎮海門的出土,正好可以印證這樣的說法;甚至還可以換個方式,說成:金門城「固若金湯」,田浦城「雄鎮海門」!

 縣誌說,浯洲被稱為金門,始於明洪武二十年置守禦千戶所,江夏侯周德興築城於此,取其固若金湯,雄鎮海門,因名之曰金門城。

 根據清代修纂的《金門志》,周德興不但設置金門守禦千戶所,還設了峰上、官澳、田浦、陳坑等四座巡檢司城。

 周德興因為在金門築城,成了金門歷史上知名度最高的人物之一。根據《明史》的記載,周德興與明太祖朱元璋住在同里,年少時就相互契合。

 朱元璋起兵抗元,周德興跟著他打天下,累積了很多戰功,升為左翼大元帥。

 洪武三年,周德興因功封為江夏侯,歲祿一千五百石;同一年,又以征南將軍的身份平定邊疆少數民族的亂事。洪武四年,他奉命伐蜀(四川),並以湯和為副手;在這次的軍事行動中,朱元璋賞賜了周德興,卻面責了湯和。

 洪武十三年,他奉命掌理福建軍務,但沒有多久就被召還。洪武十四年,他年事雖然已高,卻仍請命討平了五溪蠻亂;行前被朱元璋比作東漢老當益壯的伏波將軍馬援。接著又於洪武十八年,隨楚王朱楨征討思州的五開蠻,且威震蠻中。

 由於福建的防務尚未完成,朱元璋希望周德興把邊防鞏固起來,便對他說:「福建功未竟,卿雖老,尚勉為朕行。」(福建那邊的事情還沒大功告成,你雖然年紀已經老了,希望能勉強為我走一遭。)

 周德興到福建之後,按籍僉練,徵得民兵十萬餘人,築城十六座,置巡檢司城四十五座;自此,明代的防海之策才算完備。

 在福建築城之後三年,周德興才歸回府第;每遇歲時入朝,往往獲賜不絕;當時,所有功臣中,以他的年齡最高。不過,洪武二十五年八月,因為其子洪驥亂宮而受到遷累,父子都被判處了死刑。

 在明代,田浦城有海防上的實際功能;明清以後,「浦城海日」,則成了是「浯洲八景」之一。民國以後,因為國共對峙,原本頹圮的田浦城為了軍事構工的需要,受到更大的破壞;居民自小看慣的「鎮海門」,就是國軍進駐金門之後才消失的。

 如今,「鎮海門」在倒塌亂石堆重新出土,讓過去的歷史,變得更加具體,彷彿可以看得到,摸得到。這塊石匾或是這座田浦城,值得地方人士和政府部門用心思考,怎麼用它來豐富金門的文化。

 田浦城是金門唯一保留城基與城區範圍的古城;或許,利用田浦獨特的地理位置,再造一座觀光城堡,也可以是一種思考方向。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