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氏家廟明日奠安

吳氏家廟明日奠安
金門縣吳氏家廟將於十二月五日舉行落成奠安慶典,昨日並先舉行迎主、迎匾繞街遊境暨點主入龕活動,在熱鬧的鞭炮、鑼鼓、樂隊聲中,浩浩蕩蕩的迎匾隊伍,展開遶行城區市街以及吳厝村落活動,拉開奠安活動序幕。
金門縣吳氏宗親以家有喜事總動員投入奠安慶典活動,昨日上午並組成迎匾隊伍,出動各地吳姓長老著長袍馬褂及奠安委員會工作人員,以及青少壯宗親,大鼓樂、西樂、族旗等,浩浩蕩蕩於上午九時許由吳氏宗祠出發展開遊行城區市街活動。
吳氏宗親抬著宗祠奠安之賀匾、先輩功績匾額、祖先神主牌位,功績匾額包括有前內政部長吳伯雄「祖德流芳」、曾擔任第五、六屆立法委員的烈嶼上庫籍吳成典於慶典敬獻匾額等,感懷祖德的福蔭。在熱鬧的鞭炮、鑼鼓、樂隊聲中,由金城鎮民族路經東門菜市場轉繞莒光路、中興路到民生路段上車直駛抵達莒光樓旁吳氏家廟,並繞境村內後抬匾入廟,所到之處引來民眾圍觀,分享吳氏宗親熱鬧慶祝家廟落成奠安慶典的熱鬧氣氛。
吳氏家廟奠安委員會也由前任金門縣吳氏宗親會理事長吳啟騰主持點主入龕活動,在樂隊的樂聲中,吳啟騰遵循古禮的祭禮為吳氏祖先神位點主後,由吳氏後裔供奉於祖龕內,世世代代接受後裔子孫之祭祀。整個奠安慶典的重頭戲,將於十二月五日登場,一連進行三天的慶典活動,首日也安排於上午九時至十時隆重舉行金門各界慶賀祭典,由縣長李炷烽帶領各界首長參與祭典,並邀請李縣長點主及主持祭典。台灣各縣市吳姓宗親會代表及大陸泉州、晉江吳氏族人代表兩百餘人和吳氏姻親也都會組慶賀團來逗熱鬧,旅居海外各地和台灣的宗親也都會回鄉參與宗祠奠安慶典活動。奠安委員會也特別禮聘閩劇團前來公演,演出多齣戲碼來增添慶典的熱鬧氣氛。
金門縣吳氏家廟奠安委員會指出,金門吳氏宗族溯源於周太王長子泰伯公及次子仲雍公,經歷代子孫繁衍,散居各地。自晉代元帝建武年間,中原板蕩,五胡亂華,中原人士不甘臣服異族,即陸續渡江南下,避居江南,並輾轉播遷入閩,再渡海來金,約於晉元帝建武元年(西元三一七年)即有本氏宗親遷居金門。而今吳氏宗親來金者,有於南宋自泉州卜居內洋者;有於宋末避居烈嶼上庫者;有於明洪武年間分居於大地、吳厝;後又於清朝、民國年間相繼有散居於吳厝、安岐、昔果山、料羅、小西門及各鄉鎮。因土地問題一直未能正式取得,所以延宕至民國八十七年元月十日召開全縣宗親會會員代表大會,由本會榮譽會長吳金贊先生發起募款活動,於八十七年由吳啟騰先生主持籌建會議,確定宗祠興建模式,並請符宏仁建築師設計,吳永種先生負責土木工程,張建興先生負責監造,相繼於民國八十七年元月二十八日動土,四月十四日上樑,於民國九十年七月二十七日正式領取使用執照,吳氏家廟宣告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