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金門都市計畫國際研討會揭幕

發布日期:
記者: 李增汪/金寧報導。
點閱率:585
金門都市計畫國際研討會揭幕

金門都市計畫國際研討會揭幕

2008金門都市計畫國際研討會,昨日在國立金門技術學院揭幕,展開一連兩天的十篇論文發表。金門縣長李炷烽在開幕致詞時,也期盼透過國內外學者的研討,提出專業建言,讓金門在島嶼競爭甚至國際上扮演舉足輕重角色。

由金門縣政府主辦,國立金門技術學院建築系協辦的「2008金門都市計畫國際研討會」,是於昨日上午九時起在甫落成完工的圖書館國際會議廳舉行開幕式,縣長李炷烽並在開幕式上致詞作了以上表示。

李炷烽表示,金門是中國大陸東南沿海特殊的島嶼,具有文化歷史的地方,過去因戰爭因素成隔絕於外的孤島,限制了發展,但也確保有更大發展空間,面對開放的未來,地方政府有責任去關心,了解民眾意向,匯集共識找尋出路。

他並指出,金門地方的發展,在職權上,中央佔了百分之八、九十,地方職權只佔了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二十不到,且受議會監督,因此,從民國三十六年中華民國行憲,到三十七年進入動員勘亂時期臨時條款,其後進入黨政軍一元化,到民國八十八年實施地方制度法,現在還是高度專權中央政府的體制,在金門要有自主空間其實有限。金門人希望好,就要有主張、見識,並以理性、冷靜和大公無私,從宏觀出發、獻出力量。

李炷烽並表示,金門是個獨特又有文化歷史的地方,大家千萬不能妄自菲薄,在溫飽有餘,也能為保有善良、純樸的民情風俗,來為奠定民主有品質的社會努力。

李炷烽也期盼學者專家提出專業性建議,讓金門保留地方特色,也能兼具有競爭力島嶼,甚至在國際上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

十篇論文 為都市計畫奠基

金門技術學院校長李金振也歡迎具有國際領域的學者專家,在中央補助二億元、金門縣政府補助二千萬元,以及馬來西亞僑領「丹斯里拿督斯里」楊忠禮博士,捐款二千萬元蓋學人宿舍,又以五百萬元充實新建圖書館資訊大樓設備,能在此提出對金門發展的建言。

金門都市計畫國際研討會,是邀請台灣、美國、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十多位學者專家參加,在兩天的研討會中,就都市景觀政策與歷史保存、特色地景的保存與活化、住民參與、城市發展與文化觀光、永續城市與建築等課題發表十篇論文。

包括:日本國立三重大學工學部建築學科教授淺野聰發表「日本景觀保全制度的制定背景與運用現況」;馬來西亞建築師陳耀威發表「店屋保存式設計:以馬來西亞檳城的案例」;華盛頓大學都市設計與規劃系教授艾丹發表「著名僑鄉城市規劃中的財產權和社區參與:一個非直接的關係」;國立金門技術學院建築系副教授兼閩南文化研究所所長江柏煒發表「金門『世界冷戰紀念地』:軍事地景的保存與活化芻議」;日本白川鄉教育委員會事務局世界遺產對策室文化財系系長近藤久善發表「日本聚落型世界遺產的保存現況─以白川鄉荻町為例」;國立金門技術學院閩南文化研究所助理教授林美吟發表「區域型文化資產保存與住民參與:金門城的案例」;日本金澤市都市整備局都市計畫課課長中川富喜發表「日本地方政府主導之景觀保全─以金澤市的都市景觀政策為例」;新加坡國立大學地理所張家傑發表「諾曼第或拉斯維加斯:戰後重構年代的金門重新定位」;國立金門技術學院建築系專任助理教授兼系主任劉華嶽發表「島嶼型再生能源系統建置可行性評估─以金門島為例」。

學者智慧 創造城鄉新風貌

而十月十四日下午二時三十分至三時三十分,將由金門縣政府建設局局長李增財主持綜合座談,由與會人員針對「金門的永續城市與文化景觀保存」進行討論。

國立金門技術學院指出,隨著全球一體化的擴張,城鄉生態環境與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性日益突顯,永續發展與歷史保存已是世界性的課題,亦為台灣追求特色發展的兩大戰略。當前許多現代城市在選擇快速發展的同時,犧牲了內涵豐富且易識別的歷史景觀,城市的「特色危機」(Identity Crisis)現象在全球各地蔓延。同時,發展中國家的城市擴展往往又是以犧牲自然環境、消耗大量資源與能源為代價,保存與發展經常陷入對立的困局,進而引發地方發展的路線之爭。

在全球化及區域競爭的年代,城鄉風貌的品質與魅力,其實就是競爭力的重要指標。內政部營建署自1999年起,編列預算推動「創造城鄉新風貌」改造運動,在各縣市已略見成果。而此運動的真正關鍵是一個從景觀改造到社會改造的過程,亦即不只是實質環境的改善,更是提升國民生活文化水準及空間美學素養的社會改良過程。有鑑於此,金門縣政府因而委由金門技術學院舉辦「2008金門都市計畫國際研討會」,並邀請美國、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台灣各國學者,探討今日所面臨之都市規劃與城鄉發展的課題,以藉由國內外學者與實務經驗專家於方法論及操作經驗的論證,引介各類優良案例,進行找出可行之道。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