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婦權會錄取十位多元就業課輔人員

發布日期:
記者: 張建騰/綜合報導。
點閱率:491

為了提供新移民家庭、弱勢家庭、隔代教養家庭的學童課輔服務,也為了提供就業機會,社團法人金門縣婦女權益促進會提出「98年金門縣新移民婦女及單親弱勢家庭協同課後輔導計畫」,並錄取了十位課輔人員。

經由十二月八日、十二月十二日兩次的甄審,金門婦權會共錄取的十位多元就業課輔人員包括:陸貴子(分配的學區為金鼎、金寧二選一)、林秀卿(分配於古城學區)、李瑞治(古城)、陳麗玲(由金鼎、古寧、湖埔三學區選一)、溫美英(垵湖)、曾玉雪(湖埔)、葉慧玲(金鼎)、盧麗娜(古寧)、黃麗珊(垵湖)、陳幸津(古寧)。

這項計畫,經費是由勞委會支出,而金門縣政府則同意釋放學校現有空間,以方便進行課後輔導;古寧國小、金鼎國小、湖埔國小、金寧中小學國小部、古城國小等五所學校,都同意配合做為試教學校。

根據婦權會的說明,內政部九十五年的統計資料顯示,我國每六對結婚登記者中,就有一對是與外籍或大陸地區人士結婚。每八點二個出生嬰兒中,就有一個是外籍或大陸港澳配偶所生(九十三年及九十四年為七點五個)。

相關的研究調查則顯示,異國通婚的結合,會衍生語言表達與溝通能力的問題,文化價值的差異,生活方式與飲食習慣的差別;出現婚姻期待的落差;造成孤立與疏離感,還會出現社會歧視與偏見,並會有經濟壓力與就業需求及第二代文化認同等問題。

相對於一般家庭的子女,外籍配偶的子女學業成績普遍低落,又由於在課堂上無法真正融入學習情境,跟不上學習進度,使得學習每況愈下,但在學校師資編制與可用資源不足的情況下,大多時候卻無法對這類學生提出適當的幫助,使他們成為在教室中被忽略的一群。目前金門的情況和台灣如出一轍,並且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種種問題,容易造成新移民配偶與子女的孤立;為了協助新移民及其子女創造美好的生活,婦權會已向勞委會爭取到「98年金門縣新移民婦女及單親弱勢家庭協同課後輔導計畫」,希望提供社區關懷服務與課業輔導服務,幫助新移民家庭,協助生活適應,照顧課後學童,讓家長能安心上班,減少後顧之憂。

類似的計畫,婦權會曾經於去年(九十六年)二月執行過一期,當時實施的對象只有金寧學區,並在課輔中發現,小學一年級的學童中,無法認識「ㄅㄆㄇ」(注音符號)者,大有人在,尤其是新移民家庭的外籍配偶家庭,這種情況更是嚴重;經過學期中的課輔服務及暑期中的補救服務,則有顯著的改善效果;因此,婦權會今年再度提出計畫,希望繼續提供協助,並提供工作機會。

婦權會表示,金門縣雖然是教育優先區,但是對弱勢、單親及新移民的學童,並未列入重點輔導;因此,這個計畫和教育部的計畫並未重疊。

「98年金門縣新移民婦女及單親弱勢家庭協同課後輔導計畫」的承辦單位是婦權會(計畫負責人為洪佩琦);並以提撥經費的行政院勞工委員會為主辦單位。

計畫中明列的目的包括:協同輔導協助學習落差及低成就學童,拉近課業進度,並重建自信心。關懷新移民家庭,協助生活適應,減少社會問題。連接社區支援網絡,協助照顧課後學童,讓弱勢、單親及新移民家長能安心上班。計畫實施的期間是自九十八年一月一日起至九十八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

錄取的多元人力,工作內容包括─提供有職業需求的新移民姐妹轉介服務;訪視新移民女性並提供伴讀服務,藉由定點服務(小班制)及到府服務(一對一),協助新移民姐妹認識國字;辦理各項成長講座。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