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新聞尖兵洪志慶月底功成身退

發布日期:
記者: 許加泰/專訪報導。
點閱率:533

金門地區新聞界老兵,亦是本報派駐烈嶼地區採訪記者洪志慶,從事新聞工作前後約四十載,奉獻一生精華歲月,投入熱愛新聞工作無怨無悔,在陪同本報走過艱辛年代及見證金門發展史,即將在十二月三十一日功成身退,雲遊四海享受退休人生。

 本報烈嶼地區派駐記者洪志慶係在一次因緣際會加入新聞工作,民國五十一年間,當年他服務於文康中心照相館時,認識駐軍政戰官謝白雲,在其引薦牽成之下,榮調到正氣中華日報任記者,又獲其鼓勵努力提筆投稿或拍照片到報社。

 洪志慶說,當時部隊有活動如勞軍團或女青工作隊各單位施教等等活動,駐軍都會請他去拍照,他自認沒有讀很多書,學識淺薄,但在難得的機會下,他不斷透過寫作充實自己,努力求上進。他回憶地說,他第一次寫稿,是一件好人好事拾金不昧新聞報導。

 「人生第一次,總是令人興奮難忘的」,洪志慶第一篇新聞報導見報後,佳評如湧,也激進他對新聞工作的信心與興趣。翌年六月間自己經營好朋友照相館後,更經常寫新聞稿,見報率高,當時烈嶼鄉長李漢秋十分重視,民防訓練期間,更指定由他負責照相及報導新聞。

 洪志慶從此與本報結下這不解之緣;民國54年期間再接下金門日報烈嶼分銷處,推銷報紙及廣告,由於時空背景不同,當年訂報數量非常少,他甚至自掏腰包訂閱報紙贈送朋友,經長年一點一滴苦心經營,才獲得烈嶼各界對這份日報的重視。當年推廣報紙業務之辛酸過程實在難以用筆墨喻之。

 為了配合報紙全力衝好業績,洪志慶積極投入加強烈嶼地區新聞報導,儘管當時軍管時期交通不便,每天僅四航次班船,他常常為了一篇新聞稿或一張圖片要「搭船」寄送到報社或記者手中,都要歷經千辛萬苦,但他總不負使命完成任務。

 談及四十餘年從事新聞工作生涯,洪志慶說,他都抱著學習心情,一方面從事自己事業,從未向報社計較金錢問題,以無給職身分在為報社服務,一生無忮無求,只因對新聞工作那份執著及熱愛,四十年來如一年,樂在其中。

 直至民國81年時任縣長的陳水在非常肯定他辛勞與用心,指示每月補助5000元作為新聞稿費及車馬費,當時金門日報每年都在虧損,如要派一位專職記者恐有困難,直到82年起以新聞外包方式每個月5000元,到85年調至8000元迄至今。同時指示在烈嶼設採訪辦事處,並親自主持掛牌儀式。

 在漫長的四十多年來,洪志慶非常感激歷任社長、總編輯、採訪同仁之支持,尤其已故編輯主任顏伯忠先生,無論在新聞學給予深入剖析,同時在寫作指導上等等教誨,讓他獲益良多;另前任社長顏恩威、時任記者之現任縣政府秘書許加發、文化局長李錫隆、議會退休秘書薛芳盛、現任縣府新聞課長傅仰土等人,長久以來支持照顧與相挺,他都感恩在心頭。

 目前烈嶼新聞報導日日增多,洪志慶在即將卸下這份工作之前,期望報社能派一位專職記者負責烈嶼新聞報導,使五個鄉鎮平均都有專職記者,才不會讓烈嶼鄉親說政府大小眼,不重視烈嶼鄉。也讓更多地區鄉親、旅外烈嶼鄉親能更了解烈嶼地區每日發生之大小事。

 今年六十三歲的洪志慶,家住烈嶼東林街,擁有一個幸福美滿家庭,卸下重擔後將含飴弄孫,多陪陪家人,與家人享天倫之樂。其妻董麗寬是一位賢妻良母,相夫教子,曾當選模範母親;育有三子女,教育程度都在碩士學位以上之程度,長女現居住於臺北市,二位兒子均高考及格,分別在金門技術學院及台北市政府服務。

 此外,由洪志慶負責的烈嶼金門日報分銷處,將持續至明年二月底告一段落,洪志慶將秉持「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鐘」工作理念,為烈嶼讀者提供最溫馨的服務。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