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由虧轉盈金門陶瓷廠開創第二春

發布日期:
記者: 翁碧蓮/專訪報導。
點閱率:736

景氣冷颼颼,各行各業正度「寒冬」,全國唯一官窯金門陶瓷廠的業績由年虧七千萬元,今年由虧轉盈,截至十一月底已賺進逾三百萬元,一枝獨秀。一度被喻為夕陽產業的金門陶瓷廠能起死回生再創第二個春天,除了歸功營運管理有撇步,縣長李炷烽多年來力挺,走到那裡推銷到那裡,成了金門陶瓷最佳代言人,堪稱是幕後最大功臣與推手。
縣長李炷烽自就任以來,接待中央各部會外賓及接待大陸官方代表,金門精美陶瓷藝品及主題瓷瓶酒成其選擇餽贈的最佳禮物,尤其力邀國內外及大陸的書畫家來金參訪及彩繪題字,發揮創意,成功推銷金門名瓷及名酒,也使金門陶瓷酒瓶,聲名遠播,目前連總統府、外交部等中央各部會,乃至大陸皆慕名來下訂單,生意可以說好的不得了,業績一片長紅。
八十年代,金門陶瓷廠營運曾風光一時,當年承攬台省公賣局訂單,盈餘達上億元;八十五年起因公開招標及採購法惡性競標等等因素,使陶瓷產業逐年走下坡,跌落谷底,年虧逾七千萬元,直迄李縣長上任後,才開始出現轉機,虧損逐年遞減,截至今年十一月為止,已賺進逾三百萬元,無須政府補助。
受全球經濟蕭條影響,國內的陶瓷產業紛紛出走,有的將產業外移至東南亞、有的則遠赴大陸設廠;陶瓷產業呈一片不景氣中,哀鴻遍野,豈是一個「慘」字了得,金門陶瓷在面臨礦源封閉及瓦斯、原物料飛漲等困處之下,上下團結一心努力走出自己的路,除得自李縣長「牽線」促成下與金酒合作,更全力開發主題瓷瓶,爭取客源,成了由虧轉盈的轉捩點。
據金門陶瓷廠副廠長楊肅泰指出,主題瓷瓶酒主要受理客戶多樣化、個性化訂單著手進行圖案設計,除中央及縣政府各機關單位指定如莒光樓等圖案,用以代表金門人文特色餽贈外賓,或用以表揚績優員工;一般客戶如生日、結婚及公司行號週年慶,也都選擇瓷瓶酒當作紀念,其餽贈大方,又深具意義,主題瓷瓶每年成長約八十萬件,十分可觀。
除了主題瓷瓶開發外,金門陶瓷廠也鼓勵上門參訪者自己動手製作陶藝,創造屬於自己個性的陶藝品,深受喜愛;而為精進陶瓷技術及提昇品質,陶瓷廠也力邀台省專家來金指導或派員前至大陸景德鎮、台灣鶯歌及苖栗等陶瓷重鎮觀摩取經,汲取經驗,每月也定期召開領班會議,目的就是把最好的陶瓷產品推銷上巿贏得得客戶青睞。
金門陶瓷廠能在產業「寒冬」中,業績呈直線上升,成功找回自己的春天,揚眉吐氣,誠屬難能可貴,其中,在營運人力的管理與運用得當,也是最主要的關鍵因素,據楊肅泰說,基於年年虧損嚴重,前幾年配合政府著手實施人力精減「瘦身」,順利將部份人力分批移撥至水廠、酒廠及公車處等單位,加上退休及遇缺不補,使原有一百八十四名員工,精減至目前八十四名。現有正式公務員七名,作業員七十七名。
在原本未裁減一兵一卒情況下,陶瓷廠大幅精減足足有一百名員工,人事費用明顯降低年省五、六千萬元。因應目前訂單激增人力需求,楊肅泰指出,現採外包代工方式替代,以日或以件計酬,以降低人事成本,也為地區創造就業機會,尤其在時機歹歹,工作不好找,吸引二、三十名待業者加入生產行列。楊肅泰強調,即使再會賺錢的行業,若人事成本花費太大,也會被抵銷掉。
據陶瓷廠統計,近五年來虧損,九十二年七千萬元、九十三年六千萬元、九十四年五千萬元、九十五年三千八百萬元、九十六年一千二百萬元,虧損逐年遞減,而且直迄今年十一月為止,不僅政府未補助半毛錢,還盈餘逾三百萬元,在歹年冬裡,異軍突起,不知羨煞多少行業,而其員工們也不用擔心沒工作做,大家每天忙得不亦樂乎!員工們說:「有工作做,是一件幸福的事」。
歷經多少的辛酸,走過多少困境!七年前甚至面臨生死存亡的關廠命運,陶瓷廠在李縣長關愛重視下,以及全體員工不服輸打拚努力之下,終於得以扭轉劣勢再創造產業的奇蹟,未來,他們仍將以謙卑心接受更大挑戰,他們說,生意起起落落,任誰也無法預料,凡事不敢想太多,唯有全力衝刺,勇往直前;楊肅泰強調:「把一切交給上天吧,去做該做的事」。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