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兩岸學者高峰論壇齊為金門未來把脈

發布日期:
記者: 蔡家蓁/金城報導。
點閱率:445

金門技術學院昨日舉行的「高峰論壇:思考金門大未來」研討會,計有海峽兩岸各學術領域七十多位重量級學者參加,從文化、教育、社會、經濟、環境等層面熱烈探討金門未來,期盼從全球的視野與在地觀點,為金門在二十一世紀最重大的學術和經濟轉變中擘畫發展藍圖,創造一個嶄新的金門生活圈。
成功大學、金門技術學院、東海大學、廈門大學合辦的「高峰論壇:思考金門大未來」研討會,昨日上午九時在金門技術學院舉行,由成大校長賴明詔、金門技術學院校長李金振、廈門大學校長助理莊宗明等共同主持。
研討會包括金門技術學院講座教授鄭愁予、前台北市文化局局長龍應台、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單驥、香港城市大學講座教授楊永斌、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所長夏鑄九、東海大學文學院院長丘為君、廈門大學海峽兩岸發展研究院副院長李非、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唐永紅、成功大學文學院院長陳昌明等人與會。
李金振 妙語如珠
金門技術學院校長李金振在致詞時巧妙的將鄭成功、朱熹兩位古人跟金門的密切關係,連結到金門與成功大學與廈門大學的特殊情誼,一番妙論,讓現場笑聲不斷,大家都相當折服於李金振的妙語如珠。
 李金振表示,身為金門人,為金門做事是責任,而大家從海內來到金門為金門的前途把脈則是功德。他說,金門過去背負重擔,也完成歷史使命。當時鄭成功以金門廈門作為光復台灣的基地,後來成大為紀念鄭成功取名成功大學,如今成大沿著鄭成功的航向,溯流而上,來到金門幫助金門發展,令人感佩。成大曾是台灣經濟奇蹟的創造者,今天再度藉由協助金門的發展,展現成大過去的成功經驗。
 李金振也感謝廈門大學與東海大學的參與,他說,金門與廈門也具有深厚的淵源,三百年前朱熹到金門講學,使金門文風鼎盛,人才輩出,產生四十多位進士,比台灣進士的總數多了一倍,一個不起眼的島能有如此成就,實在要感謝朱熹,而廈門大學朱崇實校長正是朱熹的後裔。此外,東海大學本次活動也表達參與的意願,以東海大學在人文社會領域的傑出表現,必然能對金門的發展產生很大的幫助。李金振強調,金門是一個很好的材料,如何將好材料做成作品,應該好好規劃與思考。今天是歷史的一刻,期望大家共同關注一個兼具人文歷史與生態的島嶼。
 賴明詔 言中肯綮 
賴明詔指出,金門過去因戰爭因素發展受阻,但是文化資產意外獲得好的保存,面對解除軍管、開放觀光、實施小三通等挑戰,尤其是大三通在這個月十五日才剛啟動,小三通勢必受到衝擊,期待跨領域合作,提出最好的規劃,尋找金門未來走向。
 莊宗明期許在大三通新的局勢之下,透過會議以及兩岸學者的高度參與,對兩岸未來的學術交流與經濟發展有所貢獻。 
 單 驥 描繪藍圖 
 單驥表示,從小三通至大三通,金門面臨新的變化與挑戰,金門有雄厚的文化背景,如何構思具有前瞻性的發展,有賴各大學提出建言,他認為,未來的金門應該利用它地理上、文化上、環境資源上的種種優勢,發展一個綠色的生態保育之島。
 在下午的綜合座談時,賴明詔也特別提到,應該將金門這個閩南、戰地、海洋、文化的地區,轉化為金廈活絡的地區,創造文化產業,延伸到教育學術等等,並積極利用海外華僑的力量,幫助金門定位與找出發展目標。
 金門技術學院閩南文化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江柏煒也表示,金門因為土地產權的問題,常會讓外來投資者卻步;另外,在兩岸關係條例當中,應該給金、廈「例外」,讓雙方都有更寬鬆的發展空間。
 大陸的學者李非相當認同楊永斌有關「發揮金門在兩岸│亞洲│世界的特殊歷史和地理位置」的概念,他認為,外界都說金門被台灣邊緣化,廈門則被海西區邊緣化,倘若能將兩者加在一起,那力量將會很強大。
 李非也說,金門要進一步發展,必須要有人流、資金跟物流。他以李縣長所提的大陸客蒞金七十二小時免簽證的想法為例,李非說,這項策略如果能落實,將能吸引更多人到金門,還可帶來很多資訊流和資金流。 
 李 非 腦筋轉彎
 在物流的概念,李非表示,如果金門能夠成為兩岸貨物中轉地,把離島作為中國海運中心,也就是在廈門製造,並透過金門包裝出口,發送到世界各地。在金門包裝的東西就是Made in Taiwan,有了台灣的品牌,那產品價值將大幅提昇。
主辦單位表示,此次研討會共進行三場論壇,分別是從世界、從台閩、從南洋看金門,議題包括「後冷戰」及「後小三通」時代金門的發展願景與定位;金門的永續發展戰略;閩南文藝復興的戰略;「海峽西岸經濟區」概念下的金門契機;從「殺戮戰場」到「和平廣場」:兩岸關係下的金門;海洋觀點下的廈門、金門與台灣;僑鄉文化的研究及開展;華僑網路的恢復與僑匯經濟的再啟動;華文教育的延續及創新。
 主辦單位說,論壇主題涵蓋從文化、教育、社會、經濟、環境等層面,結合全球視野與在地實踐的觀點探討金門大未來,會後發表「2008金門宣言」,期盼以論壇為起點,建立制度性對話平台,持續深化論述內容,提供政策擬定的參考。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