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府施政成果系列報導─教育篇》教育投資年花費近六億今年再加碼學生空運與就學津貼
過去一年,金門縣在教育的投資是五億元接近六億元,普及了資訊教學設備,紮根了英語教育,一校一特色也逐漸成形;學生的音樂人口比例在全國算是高水準,連游泳教育都做到讓五年級以上九成五的學童,不再是旱鴨子│符合島嶼的本色。
今年,金門縣政府將編列一億三千八百萬,發給每一位在學學生四千元的台金空運折價券,發給高中以上學生一萬元的就學津貼。今年學生的免費營養午餐,也將由三十元提高到三十二元(去年已由二十七元調高為三十元,並於每周供應兩次免費鮮乳)。
金門縣教育局長李再杭(見上圖)表示,金門縣的教育,是以「優質、精緻、卓越、創新」做為願景;回顧過去一年,金門縣的教育推展成果,可以由硬體建設和軟體建設來說明。
在教育的硬體建設上,據李再杭所述,教育局已爭取了教育部二千五百萬元的補助,營造國中小的優質環境,內容包括:建置教室電子白板;充實資訊設備及建置單槍投影機;改善保健室設施及設備;更新專科教室桌椅及實驗設備。
為了改善老舊危險校舍,爭取到三千萬元,補助多年國小、柏村國小、開瑄國小的校舍整建。補助金寧中小學中庭道路工程五百四十五萬元;補助金湖國小體操館追加經費三百七十四萬元;補助各國中、國小一般建築整修及設備更新二千二百五十八萬餘元。另補助卓環國小、古城國小、賢庵國小等三校收購校內私有土地,金額為五百九十九萬餘元,期能奠定學校長期發展的基礎。
在教育的軟體建設上,據李再杭所述,包括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推動音樂教育,紮根英語教育,加強輔導新住民及弱勢家庭的學生,保障身心障礙學生受教的權益(一百六十七位身心障礙學生,有四十位特教老師照顧)│以上各項,都已經有不錯的成績。
在閱讀方面,從國小實施焦點閱讀三百,成立故事團巡迴各校,並擴展到國中,希望學生養成閱讀習慣。
在新移民方面,到今年十月止,金門的新移民家庭數已達到一千六百六十八戶;因此,全縣一二四七個幼生中,有三二三個是新移民子女;全縣四零零八個國小學生,有五五五個是新移民子女;全縣二一六九個國中生中,有三二三個是新移民子女。有將近四分之一的學生是來自中華民國主權以外的地方,他們的素質,將深深地影響金門的未來,因此對於新住民子女,教育局提供了課後學習的資源(例如夜光天使點燈計畫);相關資源,也及於低收入戶家庭的子女。
在英語教育方面,為了培養學生的國際競爭力,除了繼續引進金車的「ABC史懷哲下鄉服務」外,金門縣在國中部自聘美語教師,並開辦英語實驗班(中正、金鼎)及英語村(湖小)希望建構英語的學習環境。
在多元學習方面,金門各校陸續成立了管樂社團、國樂社團、弦樂社團、南音社團、鑼鼓唱等,學音樂的學生比例,與全國各縣巿相較,算高水準,而且在量和質上,年年都有所提昇。
除了推動縣內國中小的教育建設外,金門縣政府還補助二千萬元給金門技術學院興建圖資大樓;補助金門高中、金門高職各一千萬元做為校務發展基金。
新的一年,金門縣政府將提供每一位在學學生價值四千元的台金空運折價券│已編預算七千萬元;提供高中以上金門籍學生每人一萬元的就學津貼(對象需為沒有公家子女教育補助者);就讀金門技術學院的學生也納入補助│預算為六千八百萬元。
李再杭表示,回顧過去這一年,還有一些讓人欣慰的事,例如各校已型塑出自己的特色│多年的獨輪、城中的管絃、沙中的生態教學與健康促進都是著例;此外,教育局希望讓國小三年級以上的學生,學會游泳的比例能達到九成五;去年為止,國小五年級以上的學生,已有九成五的比例學會游泳-游泳是海島學生應有的技能。
李再杭表示,教育工作應該要有全方位的發展,為了達到「優質、精緻、卓越、創新」四大願景,金門縣的教育,將持續由以下各個面向推進│掌握行政績效;激發教師專業成長;爭取家長認同;營造溫馨校園與尊重關懷;促進健康成長;持續創新教學;結合社區資源,共享共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