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孩子返鄉用故事灌溉王麗雲成為學童伴讀之友

王麗雲把孩子從高雄帶到金門教養,讓述美多了故事媽媽,讓孩子多了伴讀之友。 (張建騰攝)
金門是一個可以讓孩子輕鬆自在,快樂成長的地方!述美國小的家長王麗雲在學期初把孩子從高雄帶回夫家,用鄉土,用故事,用玩伴來培養自己的孩子;於是,述美有了故事媽媽,孩子多了伴讀之友。
昨天晨間,述美國小三年級的小朋友們聚精會神,聽著「阿駝」的故事。說故事的人並不是三年級的老師,也不是三年級的學生,而是二年級學生黃鏡元的母親王麗雲。
王麗雲說了一個由《莊子·德充符》改編成的故事,故事名稱為〈最受歡迎的醜八怪〉,作者是哲也。故事中,阿駝是一個駝背、爆牙的醜八怪,但男生個個喜歡和他為友,女生個個想要嫁給他。
事情傳到國王耳裡,國王要大臣打聽這個人,卻發現阿駝一沒口才,二無高見,三缺學問,四不做官,五非富翁,六乏容貌……;像這麼樣的人,卻有那麼樣的魅力?實在太奇怪了!國王決定召見他。
國王見了阿駝之後,除了貌醜之外,並沒有發現到阿駝有其它的長處,但與他相處之後,覺得處處輕鬆自在,事事渾然天成;久而久之,反而覺得正常人長得很畸形。
後來因為國家少了宰相,國王想委任阿駝;阿駝感到為難,國王反而覺得羞慚,以為自己不夠格當他的國王。在半推半就之下,阿駝還是當了宰相;人人感覺他好像什麼德政都沒做,但他執政後,卻做到國泰民安,百姓輕鬆自然;當大家把這種境界歸功於阿駝時,阿駝卻脫下官帽,游泳,做日光浴,然後笑嘻嘻地離去。阿駝不再回頭了,大家都悵然若失,而國王仍然不明白│阿駝到底是什麼樣的人!
阿駝就是《莊子·德充符》中「哀駘它」的變形;故事的深意是讚揚自然之道;把故事說給孩子們聽時,則是要孩子們超越表面的美醜,不要以貌取人。
這是這一個學期結束前,王麗雲為述美三年級學生講的最後一個故事。王麗雲表示,她自己喜歡看故事,講故事,從孩子出生之後,她每天都會講故事給孩子聽,或是陪著孩子朗讀故事。她最近喜歡《莊子》和《聊齋》,述美國小的學生也因此可以有機會聽到一些中國老祖宗的智慧。
王麗雲的孩子原本在高雄唸書,上學下學,都是局囿在比較呆板的環境之中;於是,她決定帶著孩子回到丈夫在金門的原生家庭,讓孩子有交友、嬉戲的環境。
孩子轉學到述美唸二年級,她便開始在二年級當故事媽媽;由於愛屋及烏,又把服務的範圍擴及一年級和三年級;學生們稱她為「鏡元媽媽」。
昨天早晨,「鏡元媽媽」結束這學期的最後一則故事之後,小朋友們致贈了一張感謝卡給她;上面密佈著小朋友的感言:「謝謝您分享好聽的故事給我們」(采妮、忞軒、黃璐)。「謝謝您跟我們說……人生的一些道理(人生的事物)」(彩妮、璐璐)。「妳說出來的聲調很好聽」(紫涵)。「我們聽了很感動」(怡萱)。「祝您天天快樂」(星萬、黃恭鵬)。「我會時常感謝您」(書元)。
述美國小的老師謝孟芬也在感謝卡中謝道:「感謝您撥冗到班上為這群小蘿蔔頭說故事,讓他們沉浸在故事王國的幸福中。故事能啟發孩子的創造力、想像力,是孩子們的最佳友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