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大陸引水有譜只待行政院核准
福建省政協副主席葉繼革指出,福建省相關承辦單位積極推進向金門供水前期工作,已與金門縣政府在供水方案、規模、前期工作進度安排、投資運營模式等方面取得共識。金門縣長李炷烽曾表示,大陸供水是解決金門長期缺水窘境一種前瞻的作法,最符合人民的利益。
「福建新聞網」報導,葉繼革8日在福建省政協10屆二次會議上說,就福建省政協委員的「關於由泉州向金門供水,解決金門鄉親飲水問題的建議」提案,金門方面已向相關部門提供管線海域地形等資料,福建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正進行成果對接和技術深化工作。
有關大陸供水金門,李縣長在他十幾年前擔任國大代表時就不止一次去大陸考察水源供應地,經過多年來的努力,特別是就任縣長之後就著手各項前期的準備,包括水文的調查、地質的鑽探、供水路徑的決定等,透過兩岸之間很多正式或非正式的溝通協調,大陸方面跟金門都已經完成路線技術上的準備,不僅他的期待,大陸都希望能夠儘早完成,是最符合人民的利益。
離島仰仗大陸供水是勢在必行,李炷烽曾說,過去政府昧於事實,罔顧民生,特別是金門發展,水電資源的開發是迫在眉睫,慶幸在總統大選之前包括總統馬英九、副總統蕭萬長都主動提起這件事情,去年四月份新政府已經確定要組成專案小組,國安單位已有初步的人選,縣府也就相關資料提供給陸委會及國安單位。
李縣長認為,只要完成必要的行政程序、協商手段,授權給金門自來水廠結合大陸自來水公司透過技術與事務性的合作,也就是能夠完成談判,而且突破工程一些現有的侷限,准許最具施工經驗技術也最純熟的大陸工程公司來進行這項地下水管的鋪設,相信不需要兩年的時間即可完成通水。
針對大陸供水地點的選擇上,李縣長曾表示,包括地點選擇與路線的評估,事實上早在民國八十七年,大陸方面已經完成了規劃,所選擇的地點很多,我們最近這幾年來也不時邀請水利、環保、衛生學者專家去實際探勘,根據大陸的評估,輸水管線是以晉江龍湖的水庫經過圍頭到金門的田浦水庫(原水),全程不到十二公里。
至於,投資細節問題,包括供水的水質、水量、水價,大陸保證優質供水、優先供水,而且保證供水,以符合我們的需要,當然水之外,金門的電力也是長期缺乏,包括小金門也是如此。李縣長也曾表示,除了大陸供水到金門外,廈門供水給小金門的意願也很高,是否從廈門直接鋪設水管到小金門,這也必須同時來考量,因為小金門現在仰仗大金門運水過去,經常也發生問題。
去年新聞報導經濟部完成「兩岸通水」規畫方案,只要行政院核准,預定年底前授權金門縣政府得委託民間和大陸簽約,興建兩岸通水管,估計兩年後金門就可取得大陸福建省的供水。縣長李炷烽曾接受媒體專訪時表示,大陸供水金門是千呼萬喚,遲來的喜訊,相信這樣的一個好消息是所有鄉親所期待的。
據悉,金門水資源的開發,水利署可以說是不遺餘力,光是九十年到九十五年投資在金門的第一期水資源開發就達到十六億之多,但執行的結果並不能解決金門長期的缺水窘境,民國七十年底施工的海水淡化廠,雖然以日產兩千噸為設計目標,而真正執行的結果,經過好幾年也只達到五、六百噸之多,而且單位成本,每一噸的造水總價都達到七、八十元之多,當中還不包括台電虧損吸收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