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特載》中央已開始重視金門醫療﹗/陳天順

發布日期:
記者: 報導。
點閱率:383

兩任衛生署署長林芳郁、葉金川先生分別在2008年7、9、11月蒞金關心本縣醫療,三次的視察,分別有不同的指示重點,當然前署長侯勝茂3年多的任期,對本縣的醫療亦是非常的關心與重視,任內蒞金數次,在此回顧四年內三任署長(都是台大醫科第二屆同班同學)作成幾項重要的指示。
前署長侯勝茂先生對金門醫療的建樹
一、原則同意綜合醫療大樓新建計畫,將興建預算匡列於第六期醫療網計畫中。
二、94年整併國軍金門醫院與縣立金門醫院,金門醫院於94年10月1日改隸衛生署,並指示「金門醫療不中斷,接軌無縫隙,品質要提昇」。
三、指示減少一般平地公費生醫師,增加山地及離島公費醫師員額,衛生署在96-100年,五年公費培育本縣45名醫師。
四、加強在地急重症醫療能量,以「病人不動、醫師動」為策略,並親自來金門布達二任院長,勉勵未來努力方向為整合醫療資源「落實在地醫療」。
前署長林芳郁先生的指示
一、金門醫院新建綜合醫療大樓宜長遠的規劃,預留未來發展的醫療空間,建構為高品質的區域級醫院,以利未來發展成金廈區域一帶最好的醫院。
二、加強落實在地醫療,提昇醫院規模和品質,強調金門醫療將朝急重症病患可以在地照護為目標。加強神經外科、心血管疾病、緊急醫療人力、設備,減少緊急後送案例。
三、指派副署長及相關主管組團前往廈門、泉州、福州考察,了解對岸的醫療資源,評估建構金廈醫療網可行性。該考察團也於11月24-29日成行。
署長葉金川先生的指示
一、每個國民都有權得到適當的醫療照顧,不分中央地方,政府責無旁貸。
二、新醫療大樓的興建不能再拖,由台北榮總協助完成先期規劃,提前於101年前完工啟用,讓金門醫療馬上向前向上提昇。
三、有效提昇金門在地醫療,自給自足(在地就醫),同時提昇軟硬體,將協調台大、榮總的醫生持續到金門來支援,讓金門的醫療品質能更精進,讓民眾受到最好的醫療照顧。
四、小三通防疫不鬆懈,加強關口通報作業及自我健康管理。
五、牙醫健保金門縣可研議獨立一區,以保障離島地區點值,鼓勵牙醫師來金門執業,提昇民眾之口腔保健及健康。
確實,金門醫療體系在這四年裏有許多重大的變革,體制在改變、硬體在整建、人員在轉變,唯一不變的是民眾對醫療品質的殷切期待。四年裏我們的醫療滿意度在快速的成長,滿意度由兩成進步到五成,當然也由於民眾對醫院改制與高度期待有所落差,滿意度又有些許下滑。
再由96年健保費用視之,本縣民眾平均每月繳納保費6千1百餘萬元、平均每月醫療支出6千3百餘萬元;健保支出已大於收入,縣內門診每月平均健保支出3千6百餘萬元(佔22.89%),縣內住院每月平均健保支出4百餘萬元,縣外門診每月平均健保支出1千餘萬元,縣外住院每月平均健保支出1千2百餘萬元(佔67.51%),也就是說,近八成門診費用發生在本縣,然縣外住院費用卻比縣內費用高達3倍,顯見民眾對在地醫療的信心仍有待提昇。
四年裏醫院在經營也遇到些許瓶頸,94年經歷體制的變革、人員整併的不安與調適、支援醫師的歸屬感與向心力、支援人力頻繁更替、護理人力的整合及醫師來自軍醫、榮總、三總、台北市立醫院等不同體制的融合及建築空間硬體的不足等。
當然,這成長的過程金門縣政府李縣長及縣議會一直給予最大的支持,從急重症大樓興建、IDS的投資、提昇醫療品質計畫的補助、掛號費的補助、烈嶼院區營運補助等,因為我們有一個共同的願景│滿足民眾獲得適當醫療照顧的權利,這是基本人權也是基礎建設。
新建醫療大樓預估民國101年完工啟用,啟用後,將能改善金門醫院硬體與動線,促進病人安全,與符合現階段金門醫院之發展需求。醫事人力的培育及提昇現有醫事人力的專業素養與服務品質、普及並均衡各鄉鎮的醫療資源、建構金廈醫療網,並發展觀光醫療產業,加強急重症照顧,落實在地醫療,都是現階段縣政府與金門醫院共同努力的重點。
金門很幸運,四年裏三任署長都非常關心離島及弱勢族群的健康,除了地方政府的努力,更切盼中央政府政策及經費的支持,再一個四年,中央協助地方達成葉署長的指示:「金門縣每個國民都有權得到適當的醫療照顧,不分中央地方,政府責無旁貸」。相信這也是李縣長念茲在茲的期許。
  老子云:「九層之台,起於壘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縣立醫院自94年10月1日升格為署醫後,繳出不錯的成績;我們期許署醫「要像鐵鎚和釘子一樣,永遠向著定點努力」,並用服務品質向鄉親們證明,改制署醫不只是金門嫁女兒,更是賺到了一位振家興業、光宗耀祖的好女婿!(本文作者為金門縣衛生局局長)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