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特載》告別無怨無悔的昨日尋找平淡踏實的明天─公僕生涯四十五年又三個月退休感言/楊水森

發布日期:
記者: 報導。
點閱率:646

時光匆匆,屬於我的四十五年又三個月的公僕生涯,即將在今(十五)日劃下休止符,正式告別忙碌的上班日子。
有人說:「時光抓不著,也留不住!」記得民國四十七年「八二三砲戰」後不久,學期註冊前夕,突然接獲通知到碼頭集合,暫遷陳坑村「陳景蘭大樓」上課的金門中學初、高中九百餘師生,奉令舉校撤離到台灣避難,大夥兒拎著簡單的包袱匆忙搭上軍艦,在高雄登岸舉目無親成了「流亡學生」,與十餘位同學被分發到台南北門中學初中部,畢業後我幸運考上台南高農就讀畜牧獸醫科。
民國五十二年拿到畢業證書後,旋即搭艦返回砲彈滿天飛的金門故鄉,當時,島上車輛非常稀少,道路建設付諸闕如,為支援軍事作戰運輸,先總統 蔣公指示在戰地成立「牧馬場」,剛好需要畜牧專業人員,很幸運地,有機會能進入「牧馬場」任職,從最基層的額外雇員做起,月薪只有六百多元,總計在「牧馬場」度過了三十七個年頭。
民國六十八年,為因應地區畜牧事業的發展與需求,「金門牧馬場」奉令更名為「金門縣畜牧場」。民國七十一年八月一日,承蒙長官的賞識及器重,本人從技正兼課長被擢升為場長,又在農委會的支援下,陸續引進優良乳牛品種飼育繁殖,進而設置「乳品加工廠」及「乳品檢驗室」,定期辦理乳牛結核病檢驗,生產新鮮、衛生的紙盒或易開罐包裝的乳品,並以「青草地」品牌行銷,供島上學童及軍民飲用,深獲長官及廣大消費者的讚賞及肯定。
此外,我們又陸續引進鹿隻及鴕鳥等多種觀賞類禽畜,以擴大經營層面,也因此,「金門縣畜牧場」再擴大組織體制面,更名為「金門畜產試驗所」。
在本人擔任「畜牧所」所長十八年期間,除了牧馬、養牛之外,也進行豬隻的育種繁殖,並進行品種試驗改良,推廣至民間飼養,充裕肉品市場需求,讓島上十餘萬軍民,每天都可吃到生鮮的豬肉,在敵人砲火下有如此的成果,誠屬不容易。
隨著國民所得不斷提高,環保意識逐漸抬頭,為符應時代潮流,民國八十九年三月,原由金門衛生局第二課承辦的環保業務,正式分出成立「金門環保局」。或許,本人曾在畜試所致力推動「豬糞污水處理」,勉強算是金門較早期的環保工作,因而獲指派擔任首任局長,才依依不捨離開畜牧所。
在環保局任職一個月,旋又奉調縣府擔任參議。四年後,於民國九十三年,又奉派擔任「金門農業試驗所」所長。
民國九十四年一月十六日,本人再次奉調「金門環保局」擔任局長,念玆在玆稟承李縣長「建設金門優質生活環境」的施政理念,勉力繳出一張不錯的成績單,諸如:在硬體建設方面,首先,完成大洋掩埋場興建工程,可容納地區八至十年垃圾掩埋量(現階段處在備而不用的狀態);其次,爭取環保署經費補助五鄉鎮,利用軍方移撥的廢棄營區,整建成清潔隊部及資源回收場;當然,最重要的是,整建荒蕪的環保公園,進行客土改良與植栽綠美化,並改建遊客中心為辦公廳舍,興建圍牆與變電室,且建置太陽能路燈,使公園花木扶疏,綠草如茵,獲環保署評為「優質踏青旅遊景點」,參訪賓客絡繹於途。此外,也在大洋興建廚餘處理堆肥場、廢棄車輛貯存保管場及巨大廢棄物處理場等等。
再者,在推動環保事業與環境維護方面:致力推動垃圾不落地、垃圾減量、資源與廚餘回收工作,並辦理空氣污染六項防制計畫、二項水污染防制計畫,及三項資源回收計畫,而且,配合推動「全民清淨家園」政策,結合社區落實道路、海灘、景點公廁之清潔維護,打造整潔、綠美化生活環境,因此,本縣獲環保署考評為全國績優單位,獲頒獎勵金新台幣二百四十萬元。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新近策辦的「垃圾回運台灣計畫」,已獲環保署補助經費四千餘萬元,但願在本人退休之後,能順利完成發包,早日付諸實施,徹底解決金門的垃圾問題。
當然,金門環保工作受肯定,這是前面幾任局長奠定良好的基礎,以及環保同仁辛勞換來的成果,個人實在不敢居功,在此提出與大家分享,目的只希望為「整潔的金門」繼續打拚,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如今,個人就要退休了;緬懷過去一萬多個無怨無悔的昨日,離開工作崗位之後,將有更多的時間陪陪家人,並結合社區鄰里志工做環保,尋找開啟另一個平淡踏實的明天。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