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手布展董朝來點石成金

董朝來夫婦點石成金,賦予石頭新生命
你看過石頭版的八仙過海、三藏取經、桃園結義…嗎?透過董朝來的巧手妝點,原本不起眼的石頭,馬上成為一幅幅生動的故事,就好像石頭也能開口說故事。「玩」石超過四十年的董朝來,藉由賞石、玩石的過程,挖掘凸顯石頭的原貌,讓大家看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堪稱是點石成金第一人。
在金門執教四十年退休的董朝來日昨假文化局舉行「浯洲嶼雅石董朝來個展」,展出的主題包括有:山水景觀、人生百態、動物奇觀,甚至有十八羅漢、觀音山景色、間道、天然石硯等等,共計二百三十件作品,當中許多生動的主題作品,讓人看了不覺莞爾,也不得不佩服董朝來的慧眼獨具。
董朝來回憶,在民國五十年,當時他兼職擔任學校主任,需要找裝飾品來妝點學校,於是他動腦筋到最天然、不用花錢的盆石,也就是盆景附石,當時的他上山下海挖掘一盆盆別緻的裝飾品,沒想到後來卻帶動起潮流,大家爭相挖掘盆石,但是金門地方小,挖掘者一多,過沒多久,盆石就遭挖完。
之後,他才開始興起收藏雅石的興趣,並與牽手楊明麗走遍金門海邊,窮畢生之力收集石子,董朝來說,以前海邊屬於管制區,無法自由出入,有時候甚至要翻越地雷才能撿到一顆顆獨特的石子,當中的危險性極高。
董朝來說,一直到八十四年,民眾才可以自由到海邊享受撿拾石頭的樂趣,當時每逢假日,他總會帶著全家人一起到海邊撿石頭,常常撿到一顆美麗的雅石,就讓他開心好幾天,接著再根據石頭的花紋、形狀,決定如何妝點,整個過程都讓他覺得相當有挑戰性,常常靈感一來,就停不住。
玩石、賞石四十餘載,董朝來感謝太座的一路相伴,同樣熱愛雅石的兩人,夫唱婦隨,常常一起攜手到海邊撿石頭,年輕時,兩人可以合力扛起數十公斤的石頭,現在年紀大了,發現好的石頭,就要找兒子、孫子一起動手來搬。
董朝來說,楊明麗以前是學刺繡,所以頗有美學天分,在妝點石頭上,常常給予他寶貴的建議,此外,有時候他出門不在家,她還能充當解說員,幫忙解說雅石作品,是她最佳的助手。
上山下海雖然辛苦,但董朝來卻從中找到自己的樂趣,把收藏雅石、栽植盆栽視為一種休閒健身的活動,每天樂在其中,並將雅石收藏、盆栽藝術等帶入生活中,家中的客廳、走廊、工作室藏著的都是奇石、圖案石。
一顆顆看來不起眼的石頭,在董朝來的妝點、創作下,竟然可以「變」成人物、故事,相當神奇;此外,他也在自家住宅成立了「董仲雅石藝術館」,展示所收藏的上千件作品,當中最大的雅石有五、六公尺長,重達四、五百斤,最小的石頭卻僅有二、三公分,豐富的奇石作品,每每吸引不少同好慕名前來參觀,成為另類的石頭博物館。
董朝來說,所謂雅石是指天然生成、不經人工雕琢之石、具有收藏價值、可以和書畫、盆栽、書法擺設在一起,可以使整個庭園更具自然樸拙的味道。以構成石頭的材質來說,金門以花崗岩及煌斑岩所構成的圖案,模樣逼真,玲瓏秀麗,最具盛名。如果以藝術審美的角度來看,雅石大概可分為三大類,如山水景觀石、形象石、紋樣圖案石、附加小品組等。 董朝來進一步指出,收藏的這些奇石以金門所產花崗岩及煌斑岩二項最具有收藏價值,其質精密、色樸拙,紋路圖案結構完整,紋路細膩明朗,且圖案渾然天成為半立體形狀。諸如人物、飛禽走獸、奇花異草木及山水景觀等之紋樣構圖,為其他雅石產國望塵莫及,是值得收藏的雅石。除此外,像鐵丸子、金滄石、花崗岩、玄武岩:::等天然景觀石及形象石,也是值得收藏的好石頭。
董朝來指出,浯洲嶼瀕臨中國大陸,與大小嶝、廈門市僅有三、四千公尺之距,浯洲嶼雅石種類繁多,以生產花崗岩及黑心石二項為主,質精密,色樸拙,而其紋樣石,圖案結構完整,紋路細膩明朗,且圖案渾然天成為半立體形狀,諸如人物,飛禽走獸,奇花異草木及山水景觀等之紋樣構圖,為其他雅石產國望塵莫及。
董朝來現在雖然已經七十五歲,但對於石頭的收藏,依舊是熱情不減,除了持續收集各種的雅石外,也擅長栽植盆栽、彩繪子婿燈與書畫等,且每週固定一、三、五到莒光山莊打乒乓球,堪稱是多才多藝的「玩」美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