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老店新活力金合利鋼刀擠進台灣百大觀光特產榜

發布日期:
記者: 蔡家蓁/綜合報導。
點閱率:775
字型大小:

繼貢糖通過「台灣百大觀光特產」評選後,地區老字號金合利鋼刀日昨也完成評選認證,金合利鋼刀以老店、新活力擠進台灣百大觀光特產榜,金合利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吳增棟表示,現在不是單打獨鬥的時代,強調要與其他知名的台灣藝品共同行銷國外,讓金門的菜刀也可以成功打進國際市場。
「台灣百大觀光特產」評選,日昨完成評選認證,繼地區陳金福號貢糖以老店新精神擠進台灣百大觀光特產的前二十名後,老字號金合利鋼刀也獲得認證擠進台灣百大觀光特產榜。負責人吳增棟並於日前赴台接受台灣觀光特產協會榮譽理事長王金平所親自頒發的認證證書。
據了解,金合利鋼刀是獲得文化商品類,並以其產品的獨特性、故事性和文化性,從台灣全省各縣市推薦的數百件最佳產品中,脫穎而出。
金合利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洪秀暖(吳增棟妻子)表示,很高興有機會代表金門去參加競賽,並且成功入圍、得獎,她說,這相對的也代表金門的鋼刀是遠近馳名。
她透露,為了將原來生活化的菜刀家庭用品,轉化成為高檔禮盒,當中可是花費不少苦心,從產品的設計、包裝到行銷,前前後後花了不少錢與精神,為的就是要讓金門的鋼刀也可以成為藝術品,並且紅到國內外。
吳增棟指出,金合利算是金門鋼刀的創始者,因為最早在清光緒年間,其祖父吳宗山習藝廈門,最早都是打鐵與農具鍛造;後來吳父(吳朝熙)在一九三七年於金城吳厝創建鋼刀廠,肩挑鐵爐服務全島,為童叟皆知的「打鐵師」。
日據時代因鋼材物資短缺,吳君遂以盟軍轟炸遺留的砲彈殼試鍛刀具,是為鋼刀的起源。隨後金門歷經砲火轟擊留下百萬發廢彈殼,吳君有計劃蒐購全島廢彈殼,憑藉過人刀藝與巧思,鍛造出中外馳名的「金合利鋼刀」。第三代傳人吳增棟承先啟後,首創現場指定砲彈殼製刀先例,結合日本工藝設計美學,將「金合利鋼刀」推向國際舞台。
吳增棟表示,金門經歷八二三等砲火轟擊,留下數以百萬發計的廢彈殼,對於製刀業來說,這些無疑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通常一個宣傳彈的內層鋼片,就可製作十二支菜刀,一顆完整砲彈約可製成五十多把菜刀。而早期許多阿兵哥拾獲砲彈殼都會委託他們打造,後來隨著開放觀光,他們便將鋼刀廠逐漸擴展轉型。
秉持著對金門刀的堅持,吳增棟堅持以古法、手工製刀,每天守在炎熱的火爐旁,將「砲彈鋼」化腐朽為神奇,面對台灣鋼刀廠的大量、價格便宜壓境,吳增棟的手工鋼刀硬是在市場上闖出一番名號。
「會不會擔心哪天炮彈用完了,那就無刀可打了?」面對記者的詢問,吳增棟表示,一顆炮彈就可以打造數十把鋼刀,對於鋼彈的數量他們並不擔心,相較之下,需要流血流汗、千錘百鍊的製刀業,讓許多年輕人望之卻步,後繼無人,反而成為更值得擔憂的問題。
近年來,吳增棟夫婦著手把製刀工藝變成一種創意產業,除了製造家庭用菜刀之外,已開始往創意及收藏方面的工藝發揮,重新開發刀型,如823紀念刀、龍紋刀等都是,把製刀工藝變成一種創意產業,把刀子從買來切菜的功能,變成也可以當作大方送禮的產品。並推動鋼刀產業邁向藝術化,2004年11月1日,吳增棟的「金門砲彈鋼刀三部曲」雕塑藝術作品應邀參加「總統府地方文化展系列」第十九場--「大哉金門、閩南原鄉--金門地方文化展」活動,展開為期兩個月的展出。
吳增棟夫婦表示,往後他們還是會持續研發新刀款,希望讓更多人可以認識、使用金門鋼刀,他們也強調,現在不是單打獨鬥的行銷時代,透過百大特產的加持,未來要與其他知名的台灣藝品共同行銷國外,讓金門的菜刀也可以成功打進國際市場。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