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繼承父業蔡遠進家族三代都與傀儡戲結緣

發布日期:
記者: 許加泰/專訪報導。
點閱率:1,618
「金西堡傀儡戲劇團」團長蔡遠進繼承父業,傳承發揚傳統傀儡戲藝術文化

「金西堡傀儡戲劇團」團長蔡遠進繼承父業,傳承發揚傳統傀儡戲藝術文化

傀儡戲與布袋戲以福建閩南地區為主,金門的傀儡戲是屬於泉州系統。現任「金西堡傀儡戲劇團」團長蔡遠進繼承父業,以泉州傀儡戲文化技藝為標的,前進中國泉州進修,向泉州知名的老師傅林文榮學藝,精進操偶的技巧,也採購戲偶和道具,豐富演出內容。
從小就隨著父親蔡甲庚四處演出的蔡遠進,耳濡目染之下頗有天份,在父親的口授相傳下,倒也盡得其學,有一手絕活,他從軍中退役下來,不但承繼父親的衣缽,還訓練兩個就讀國小的兒子來學習鑼鈸和打鼓,讓第三代也與「傀儡戲」結緣。
這幾年來,蔡遠進繼承父業後,更是不斷來精進操偶的技術,在機緣下,認識了台灣知名的「錦飛鳳傀儡戲劇團」團長薛熒源夫婦,多方的交流和請益。薛熒源的祖父薛朴在日治時代拜師學藝於中國泉州傀儡戲大師蔡因,習藝有成後,於民國九年創立「錦飛鳳劇團」,傳承自中國大陸泉州傀儡系統,經三代後,薛熒源夫婦將這項傳統戲曲之美逐漸宣揚於世界各國。薛熒源夫婦十年前起每年抽空到中國泉州向老師傅林文榮進修,至今未間斷。
在薛熒源夫婦的熱心介紹下,蔡遠進有機會跟著林文榮學藝,日前,他花了一個月的時間,住到林文榮的家裡,和老師傅朝夕相處,學習操偶的技巧,也見習老師傅戲偶雕刻、戲服製作的技藝,為自己的戲偶藝術「充電」。
蔡遠進說,中國泉州有國家級傀儡戲團及學校,林文榮老師傅是大陸國寶級人物,老師傅也不藏私將傀儡技藝傳授喜愛者,學徒遍及海內外。
蔡遠進十分珍惜和老師傅學藝的分秒時間,認真的學習,他說,大陸泉州傀儡系統,戲偶造型較為渾圓,偶頭雕工精細,分為生、旦、北、丑四大行當,基本操作線有十四條(視戲偶動作略有增減),傀儡戲偶以線操控,每條線操控戲偶的一個動作,線愈多,戲偶的動作愈細膩。蔡遠進先前大多操控九條線的戲偶,這一趟泉州學習之旅,也學習操控十六至十九條線的戲偶,從戲偶的舉手投足,到肢體動作、不同角色的步法等等操控技巧,還有抑揚頓挫的文言夾雜口白,展現木偶的千百模樣,老師傅還割愛所藏的正統演出板凳道具,也指導佈景造型等等,讓他收穫滿滿,演出更有看頭。
蔡遠進說,林文榮對於遠從台灣和金門學藝的弟子,十分厚待,蔡遠進還帶著大兒子蔡光銘一起見習操偶技術、口白,希望更能激起愛傀儡戲劇的興趣,將來繼續傳承下去。
蔡遠進也熱情的邀請林文榮老師傅到金門演出,讓金門的民眾有機會觀賞到老師傅精湛的傀儡戲表演藝術。
金門的傀儡戲較偏於「祈福」,用於拜天公、酬神等場合。戲偶角色的分類,與傳統戲劇大致相同,可分為生、旦、北(包括淨和末)、丑(雜)五種角色。表演傀儡戲時,由師傅手握著提線板,上面綁著十幾條絲線,分別穿過每個木偶的頭、頸、手、腳的關節處。要表現出木偶的喜、怒、哀、樂,全靠師傅的靈巧雙手,再配上鑼鈸、嗩吶等傳統樂器伴奏,才能使故事高潮迭起。「傀儡戲」的演出,以農曆正月新春期間最熱門,尤其是正月初二至上元節,算是旺季,一天要連趕好多場,這幾天,蔡遠進的戲約不斷,拎著鋁口鐵箱四處演出。蔡遠進也帶著剛從泉州採購回的新戲偶和道具,登場演出,結合所學的技藝,有著全新不同的演出方式。
為了發揚父業,蔡遠進也以住家所在地的地名「西堡」為名,將家傳的「傀儡戲」藝術,正式命名為「金西堡傀儡戲劇團」,劇團成員大多是家族成員,要讓這項傳統戲劇藝術文化繼續傳承發揚下去。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