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正月初九地區民眾虔誠敬天公

發布日期:
記者: 張建騰/特稿報導。
點閱率:1,505
金門民間信仰在正月初九有敬天公的習俗。(張建騰攝)

金門民間信仰在正月初九有敬天公的習俗。(張建騰攝)

 「天公不語能運為,驅遣羲和染新綠」;在很多華人的心目中,天公是造化天地的神界領袖;每年正月初九,金門則有「敬天公」的習俗。
 昨天是牛年的正月初九,一大清早,人們將神龕前的八仙桌往廳堂的門口挪移,旋轉了一百八十度,改向「天公燈」之外的天幕設供,尤其是太武山上,一早便湧進大批民眾前往海印寺上香禮佛,場面相當熱烈。
 以金門金沙的沙美地區而言,敬天公的供品可能是五牲或五果加十二菜碗,也可能是三牲或三果加六菜碗,另有壽麵(黃麵和麵線)、錢形紅粿、塔形紅粿。若是採用素供,還要有一塊薑。
 如果用三牲或五牲,供桌上會擺三杯酒;如果是用三果或五果,供桌上會擺三杯茶。
 敬天公習慣上是用三炷香,根據道教的解釋,三支香代表的是天地人。不過,道教是以三跪九叩為最高敬禮,金門有些人家卻要拜十二拜,有些只是象徵性拜上幾拜。
 三炷香燒到各剩半炷時,會有各種不同的長短組合。一般農民曆中,多附有香譜可以對照。昨天敬天公時,有人看到了「大蓮花香」,有人看到「大天真」,有人看到「增財香」。
 敬天公所用的金紙可能會用到太極金、大壽金、小壽金、尺金、花金(印有金花蓮)、本命、通錢、改年、燈座、大燈、小燈。初九或初九之前,有些宮廟會設天公醮,除了上述金紙之外,也會用到天公金、甲馬等。
 根據相關文獻及報導,金紙是神界的貨幣,民間信仰中的諸神是有階級的,使用的金紙也不盡相同,天公金(有些地方以頂極金或太極金當做天公金)是祭祀玉皇大帝或三官大帝所用的金紙。
 甲馬不是神界的鈔票,而是代表馬匹、盔甲、弓箭等實物;附會一番,則有點像是神界的「消費券」-或許,持券者可以在天界兌換天兵天將所需要的補給。
 敬天是古老的傳統,華人認為天神是萬事萬物的主宰,在民間信仰中,諸神是由天公統御;在金門的民間信仰,天公則是等同於玉皇大帝。
 古代的帝王,往往以天子自居,神道設教,以服萬民,並築有天壇,專為祭天;至於古往今來,無數必須看天吃飯的農民,因為收成與天候有很大的關係,便把風調雨順歸諸於天意,因此有拜天公的習俗。
 古人對天公的態度也有輕鬆的一面,例如唐代詩人李白的詩中有:「白日何短短,百年苦易滿。蒼穹浩茫茫,萬劫太極長。麻姑垂兩鬢,一半已成霜。天公見玉女,大笑億千場。」李白不羨慕富貴,卻羨慕天公的萬劫長存。唐代詩人施肩吾則以「天公不語能運為,驅遣羲和染新綠」來形容天公差遺太陽神讓大地著手成春的大能。詩僧皎然則有「天公何時有,談者皆不經」的詩句,他認為人們常沒有根據地妄論天公。
 根據相關文獻,華人對於天的解釋,粗略可分為唯心和唯物兩類。唯心論者認為天是神,可與人溝通;唯物論者認為天有自己運行的規律,是客觀的自然。
 「順天者昌,逆天者亡」固然可用來解釋順應天意便可昌榮,違背天意將遭滅亡,但若將天意代換成自然,也是說得通的。
 認為天是神,就應該積善修德以求善報;認為天是大自然,就應該尊重大自然,避免破壞環境,以免遭受大自然的反噬。
記者張建騰/金沙報導
 門繞香霧人雲集,天懸麗日風旖旎;大年初九設醮壇,鶯山廟會顯神氣!昨天是正月初九,鶯山廟按例舉辦廟會,六甲各個廟宇的主要神明和旗輦,都被請來參加遶境活動。
 鶯山廟是劉澳、浦邊、呂庴、后宅、長福里、洋山等六個聚落共有的廟宇,每年輪值舉辦廟會,並集合全境信眾參加遶境,今年由后宅當值。六甲之外的信眾,則是遍布金門各鄉鎮,每年正月初九,金門人除了到太武山登高,到海印寺禮佛,到鶯山廟燒金也是相沿成習的傳統活動。
 每年鶯山廟的廟會,都會有人敬獻約一人高的大香;據洋山居民張天賜表示,這種香,在地人稱為「貢香」或是大支貢香。
 鶯山廟主祀護國舍人,在廟會這天,六甲各廟宇的神明也會被奉請參加遶境儀式;在鶯山海堤上,各座廟宇及神明的各色旗幟排成一長列,迎風招颭-有劉澳奎山宮的宮旗和池府、金府、朱府王爺、保生大帝的龍旗;有浦邊蓮法宮「巡狩田府元帥」的長方旗幔和綠、黑、黃、紅、白五方旗;有洋山營源廟護國舍人、眾王爺、玄天上帝、溫王爺的龍旗或令旗;有呂厝廣澤尊王、池府、舍人公、保生大帝、秦府暨金府的龍旗;有呂厝朝山寺廣澤尊王的旗幔;還有后宅普濟寺池府四公子爺的綠、藍、紅旗和金府、吳府王爺的龍旗。
 參與遶境的輦轎除了鶯山廟護國舍人之外,還有奎山宮池府王爺、蓮法宮、大宋三忠王、朝山寺廣澤尊王、普濟寺……等,共有九頂輦轎。
 鶯山廟過去以靈籤著稱;春節期間以迄昨天,有一些信眾求到了如下的籤詩:「聆音期許桑林間,滌器當蘆(爐)忍卻寒;指橋書出情意重,駟馬高車非等閒。(相如)」「人得安居在宮室,製作衣冠始為民;禮義由然從此得,五倫漸漸表衷揚。(人皇氏)」「寄食辱肄忍呆痴,玉石無分未遇時;幸得良土(士)開鑿後;位統三齊天下知。(韓信)」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