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燈會落幕燈海五光十色民眾反映熱烈
2009金門元宵燈會於九日盛大亮燈揭幕後,連日來都吸引不少民眾到場欣賞美麗燈海,此外,配合元宵節所上演的合作劇團的「風獅爺慶元宵」兒童劇與社區劇場種子教師指導「小罐頭迎新春」兒童劇,也都有不少死忠的觀眾粉絲,民眾反映熱烈。
為期三天的2009金門元宵燈會於昨日落幕,總計連日來吸引數千人前往朱子祠參觀花燈,地區各學校、機關單位加上大陸的花燈,高達五百盞之多,兩岸的花燈爭奇鬥豔,讓古樸的朱子祠成為城區最大的亮點。
金門縣文化局表示,今年的花燈展由於有大陸廈門、泉州等地的參與,民眾都反映很有看頭,像廈門提供隱藏著著名地標的線形LED創意七彩花燈,此燈製作隨著時代的進步而有所改變,從製作材料、製作技術、光源及造型等等,都因科技的加入而使得傳統的花燈更加絢麗,更是成為展場中的焦點。
民眾在觀賞LED創意七彩花燈,藉由燈光的變化,忽而看到海滄大橋,忽而看到南普陀寺,忽而看到五緣橋,相當有趣,民眾也頻頻在旁拍照留念;而泉州的傳統彩紮花燈,包括傳統紙雕花燈,復古造型搭配吉祥圖案,顏色多樣的彩紮燈,讓民眾回味傳統花燈的精緻工藝。
文化局表示,彩紮花燈是泉州的傳統花燈。以前民間有女兒出嫁,父母親都會送彩紮的燈(閩南語為「添丁」的意思)。但是,後來這些習俗漸漸沒有了。直到晚近,泉州的藝人才把它們拾起來。此次,參展的彩紮燈出自曹淑貞師父之手。曹淑貞是福建省花燈的第一人,她十四歲學手藝,至今已經做了四十多年花燈。彩紮花燈被評為大陸的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曹師傅的花燈遠銷海內外,包括台灣、東南亞、新加坡、菲律賓、香港、中東等地。
還有燈巷,也是民眾討論最多的,布置在朱子祠兩條迴廊上的燈海,因為金門的風俗有「鑽燈腳,生男丁」,姑且不論,有無科學根據,衝著討個好彩頭,許多民眾頻頻在燈下打轉。
元宵系列活動並於第二天邀請合作劇團(AO Troupe)演出金門在地兒童故事劇「風獅爺慶之舞 (Wind Lion Dance),讓元宵節活動增添歡樂氣氛,該劇團以兒童戲劇製作原則並結合地方文史資料,演出相當受到好評,小朋友看到可愛的風獅爺玩偶出現時,都相當興奮,爭著要上台與風獅爺合影。
因應元宵節活動,現場也準備燈謎讓大朋友小朋友一起猜燈謎感受元宵氣氛,由紅豆姊姊及柿子姊姊邀請小朋友上台同樂,台上台下互動熱絡,現場並發送時下最夯的團圓熊貓燈籠,讓小朋友於開學前夕渡過一個不一樣的元宵佳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