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懾著風邪與地煞》獨臂風獅爺形如長弓蹲踞守護
位在歐厝村外的風獅爺,與連身的底座,形如長弓,彷彿正以無形的弓弦,無形的箭鏃,鎮懾著風邪與地煞。
金門的海邊,在兩岸對峙的戰爭時期,雷區密布;歐厝風獅爺的所在地,周遭仍有雷區。過去,金門軍民或牲畜,曾發生誤觸雷傷,造成傷殘的情形;這尊歐厝風獅爺不知經歷過什麼劫難,它的左臂(左前足)已經毀損,左眼也有一枚傷痕,彷彿對金門島上過往的悲情,也能感同身受,或是與之同島一命。
若是比擬於人類的雙臂、雙足、雙眼,這尊風獅成了獨臂、獨眼風獅爺。
根據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的解說:這尊風獅爺是為鎮風及護佑村莊而設置。據說歐厝村以前有個習俗,每當有人喜獲麟兒(男丁)時,就要挑蚵殼三擔,堆積在風獅爺旁,以增加制風的功能。目前其位置的週邊皆為雷區。
在「金門尋獅記」網站中,對歐厝風獅爺有更詳細的介紹。網站引用了《金門歐陽氏族譜》中的記載:「吾村有石獅爺(亦稱風獅爺),皆西東向,高約二公尺,乃清道光年間所建,為鎮風神物。」族譜中也有挑蚵殼三擔以增制風功能的記載。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正推動全年度的金門尋獅活動,歐厝風獅爺附近也設有風獅爺拓印;不過,拓板與風獅爺相距一兩百步;拓板就在路邊,風獅爺則在野地,尋獅者要稍微留意。
尋獅者可由歐厝的大潭,沿著歐厝三十六號、三十一號、二十九號等民宅前的村路,通往海邊。這尊風獅爺高約二公尺,看似直立,實為蹲踞;目前,風獅爺前方是一片造林基地,等苗木蔚然成林之後,將可與風獅爺併力,各自從「形而下」和「形而上」的不同需求,守護村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