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兩岸音樂人浯島風雲會徐沛東享譽大陸音樂家

發布日期:
記者: 楊水詠/縣府報導。
點閱率:439


記者/報導
 大陸音樂家協會常務副主席,也是名音樂作曲、作詞家徐沛東,昨日和多位大陸音樂家循小三通來金參加「2009兩岸音樂家金門采風座談」活動。徐沛東非常熱愛每一個民族樂器,並獲大陸歌壇輝煌二十年作曲成就獎及流行歌壇成就獎;他希望有一天能培養出好的種子,而不僅僅是把傳統的東西挖掘出來,更多的是自己的創新。
 這位大陸十大詞曲作家之一的徐沛東,他在1954年出生於大連;1970年考入福州軍區歌舞團任首席大提琴、樂隊指揮、作曲;1976年考入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1985年調入大陸歌劇院任作曲、指揮、國家一級作曲家,大陸輕音樂學會副主席;1992年、1996年被評為大陸全國十大歌曲作家,並獲1996年大陸歌壇輝煌二十年作曲成就獎及流行歌壇成就獎,在大陸樂壇發光彩。
 自1966年小學畢業,徐沛東就沒有上過中學,反而認為這個空白對他來說是一生中的遺憾;也是一生中最寶貴的財富!後來,他參加了一個宣傳隊,接觸到了音樂。由於小時候悟性很好,打梆子打得很好、也跳過舞;在其成長過程中,可以說受到一定的藝術薰陶。他自認為雖然在文化上沒有機會去得到一定的教育,但是在藝術方面有了一定的感受!
 在音樂成長之路上,徐沛東認為作為一個職業的藝術家、或者要成為名家,在藝術道路上天賦比其他後天的因素要大。因為你要真正的讓億萬人民認可的話,不是說你出點汗就可以的,你的聲音、繪畫、舞姿、影響等這些天賦是老天爺給的。所以,在走上職業道路以後,要想成名的話天賦佔的比重比較大,其他的只是一個機遇!
 大提琴是徐沛東一生的愛好,它有一種非常悠揚的音色,不是小提琴低音的再現,儘管它的高音區很高,但是它出來的聲音非常的有質感,它給你的衝擊力可能到你的骨頭裏,徐沛東才會對大提琴非常的偏愛。而正格的音樂創作,徐沛東非常熱愛每一個民族樂器,所以作為一個作曲家來說,他是希望能夠更全面一些,能夠有更大的受眾面。
 至於前衛的音樂形態和音樂思維?徐沛東:「凡是一些新生的文化態勢,我都會去接受它;我可以不懂、我可以不精;但是不能不了解、不能去排斥它。現在這個高資訊發展的時代,你一天不學習就會落伍的。」所以,他在音樂創作上,在不破壞原有音樂的情況下,盡可能的用一些樂器的編配給它加以豐富,聽起來就更豐滿、更立體。
徐沛東自認是一個很傳統的人,當年他的成名作《我熱戀的故鄉》、《西北風》、《籬笆牆的影子》等等,大家對徐沛東的音樂印象是比較民族化的東西。突然,他在亞運會的時候寫了一首《亞洲雄風》,那完全是大眾的,音樂本身就滲透著一種民族情感,大家就會感覺非常新穎。
未來,徐沛東希望把中樂進行西化,更多的滲入自己創作的成分,完全的自己作曲。其實,他的音樂作品十分豐富,其中有歌劇《將軍情》、舞劇《棗花》、電影《搖滾青年》、電視劇《籬笆、女人和狗》三部曲、《東周列國》、《雍正王朝》等大型作品。歌曲代表作則有《我熱戀的故鄉》、《十五的月亮十六圓》、《籬笆牆的影子》、《苦樂年華》、《亞洲雄風》、《不能這樣活》、《命運不是轆轤》、《鄉音鄉情》、《辣妹子》、《愛我中華》、《中國永遠收穫著希望》、《得民心者得天下》及《大地飛歌》等膾炙人口之大作。
走在音樂的創作路上,徐沛東:「我喜歡這個職業,我要從職業中獲得一種快樂,而不是獲得利益!」所以,他不斷的挑戰自己,不斷的去完善自己。徐沛東覺得一個音樂家的成功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情。天賦很重要,其次就是勤奮,要不懈的努力使自己的天賦得到延伸。當然機遇也是很偶然的,也是很重要的;並且突破自我,才能成功!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