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老師鍥而不捨輔導動用社會資源終讓頑石點頭

發布日期:
記者: 張建騰/專題報導。
點閱率:1,450
因輔導中輟生成為友善校園績優的沙中教師謝錦華(中),也曾是去年基測狀元張乙凡(左;右為其母)的導師。

因輔導中輟生成為友善校園績優的沙中教師謝錦華(中),也曾是去年基測狀元張乙凡(左;右為其母)的導師。

國中校園裡經常不到校的「英雄好漢」,要能跨越障礙,接受十二年教育的「招安」,成為願意向學的好漢英雄,得靠周圍的人做到永不放棄;若周遭的人一味歸因於「宗教問題」,期待時候到了,就會自然轉好,結果恐怕未必是「福至心靈」而是「禍來神昧」!
九十七學年度國中升高中職免試入學甄試結束後,有一個新生,服裝整齊地步入禮堂;在眾多新生,他或許看不出有何不同,但是輔導過他的金沙國中教師謝錦華,卻看到了一個新的契機;她看到一個曾被禁錮的心靈,突破了心靈的枷鎖,展翅飛翔-這帶給她內心很大的感動。
這一學年上學期由金沙國中升入高中職的金沙國中學生,是由謝錦華擔任班導師;他是在九十七學年(九十六年八月)由學務處臨危授命,接下一個「英雄好漢」們聚集的班級。
自從接下任務之後,謝錦華便開始到輔導室查閱班上學生的基本資料,了解孩子們的成長背景,研究個別孩子的特質及優勢能力,並進行家庭訪問。
她發現班上有個皮膚白皙、文質彬彬,卻不善與人交談的學生;每節上、下課,他總是靜靜坐在自己的位子上;對於老師的發問或探問,總是簡單回應。開學幾天後,這名學生到校的日子逐漸變少;透過電話與家人聯絡,理由是前一天晚上太晚就寢,第二天早上起不來;學生的父親自己要趕著工作,往往等不及孩子,只好自己上班;結果情況越來越糟。
為了這個學生,謝錦華及金沙國中動用了許多社會資源;沙中各處室主任,以及校長何莉莉,都曾到學生家裡做過訪問,還請與學生家庭較熟悉的愛心志工協助規勸及鼓勵,並定期與替代役男到家裡為他進行課業輔導。
起初,學生的祖母一直表示是「家裡的宗教問題」,相信神明指示│只要冬至過後,一切就會恢復正常;學生的父親則表示孩子是因為熱中「悟道」,對呂洞賓等修煉成仙的神話感到興趣,因此常常上網查詢修成正果的法門。
謝錦華在〈等待春暖花開的日子-關懷中輟實務心得〉一文中,分享了輔導這一個案的歷程;她提到,在輔導過程中,至少遇到了五種阻礙:其一,學生在國小時,母親就因病去世;因此學生對醫學失去了信心,傾向從宗教上尋找寄託。其二,祖母自己身體健康情形欠佳,對改善孩子的情況,心餘力絀,傾向於依賴宗教。其三,孩子的父親對於孩子上網求仙的行為,態度上模稜兩可,並沒有斷然勸止,結果孩子日夜顛倒,漸漸封閉在自我構築的世界裡。其四,金門縣的精神科醫師人力資源不足,流動率又高;雖曾安排醫師訪談,但尚未建立關係,就調往他處,因此在這個案例中,醫療資源未能發揮實質上的幫助。其五,金門縣的行政支援不足,在學生不願出門,家人又不強迫的情況下,難以發揮作用,讓學生到校與同學一起學習。
在種種限制之下,金沙國中還是經由種種努力,讓學生不致與外界斷線,並請家人多與孩子說話,以免語言能力退化。
經過金沙國中師長、愛心志工、替代役及謝錦華等人的努力,這名學生後來終於還是走出了自家家門,走出了國中校門,出現在中等學校的校園。謝錦華認為,要讓一個心靈突破枷鎖,要靠周遭的人對他永不放棄!
謝錦華不僅成功輔導過中輟生,她也指導過資優生,目前就讀北一女中的張乙凡,也曾是她所教導過的畢業班學生。張乙凡是金門縣基測第一名的學生;謝錦華則是金門縣九十七年度友善校園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的績優實務工作人員;沙中有績優學生,也有績優老師!
在輔導完成個案後,謝錦華的感想是:人皆有才,各自精彩-每個孩子都有不為人知的人生故事,應該堅持理念,陪伴孩子在黑暗中找到光明。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