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廠四座除鐵錳設備按鈕運轉

自來水廠除鐵錳設備啟用典禮,昨日在埔後高架供水站舉行:縣長李炷烽(右四)等主持按鈕儀式後運轉。(許加泰攝)
自來水廠為改善金西地區使用地下水源,造成自來水時有水黑水紅現象,經斥資2461萬9100元設置之四座除鐵錳設備,昨日在縣長李炷烽等主持按鈕儀式後運轉,將有效提升供水品質。自來水廠除鐵錳設備啟用典禮,昨日上午九時三十分許在金寧鄉埔後高架供水站舉行,由縣長李炷烽親自主持,縣府工務局長許鴻志、環保局長張國土、金寧鄉長李文俊、鄉公所秘書傅仰鑫、金城鎮長蔡輝詩、鎮代會主席陳天成、以及縣屬單位多位主官到場觀禮。自來水廠廠長翁自保和水廠員工在場向來賓介紹說明新投資的改善設備效能。
翁自保表示,本縣西半島各供水區(含金城鎮及金寧鄉)之自來水皆來自地下水,目前共有22口深水井抽取供應。由於地質關係,原水中之「鐵」、「錳」離子濃度極高,出水水質無法符合法規標準,且於輸水管網易生成不溶性之氧化物,是累積管垢之主要來源,若有破管或停水時,造成管內水壓變化,將導致管垢釋出於水中,即是造成水質水黑、水紅之主因。除此,西半島地下水特性亦偏酸,pH介於4.8~5.8之間,未能符合飲用水法規標準(標準應介於6.0~8.5之間),近年來為符合法規標準,除了必須以「液鹼」來提升pH值之外,亦須添加「次氯酸鈉溶液」來使管末用戶之自來水水質保持「自由有效餘氯值」為0.2~1.0ppm的消毒狀態,而兩此兩種藥劑之添加使用,將使鐵錳離子更易氧化,使水質出現水黑、水紅現象之頻率更加提高。因此秉承李縣長根本解決問題及供應好水之指示,特於使用地下水源之四個供水站投資本設備,期可徹底解決西半島水質水黑、水紅問題。
翁自保也指出,西半島地下水水質偏酸,為符合法規PH6-8.5之標準,需加氫氧化鈉來調高PH值,亦需要添加次氯酸鈉(俗稱漂白水)來消毒,由於次氯酸鈉為強氧化劑,會將二價之鐵、錳氧化成難溶於水的高價鐵錳,如氫氧化鐵(Fe(OH)3)及二氧化錳(MnO2),致形成膠狀顆粒沈澱於水管中,形成管垢,一遇停水或管壓不穩定時,致會沖刷而脫落,造成短暫性的水黑、水紅現象。
他說,由於金西地區地下水潔淨,數十年來均於抽取後直接送家戶使用,並未再經過淨水處理,為改善上述水紅現象,並提昇出水品質,水廠秉承李縣長根本解決問題及供應好水之指示,特投資2461萬9100元,於埔後高架、莒光、昔果山、西埔頭等四座使用地下水源供水站各設置一座除鐵錳設備,每日總處理量達1萬5480立方公尺,足以滿足未來需求,於日前完工驗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