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陳景蘭成功史陳國強說從頭

發布日期:
記者: 張建騰/金湖報導。
點閱率:507
陳國強(前右四)在童軍節活動中,解說景蘭山莊的歷史。(張建騰攝)

陳國強(前右四)在童軍節活動中,解說景蘭山莊的歷史。(張建騰攝)

在童軍節慶祝活動中,正義里長陳國強應邀為大小童軍們解說景蘭山莊九十年來的歷史。陳國強表示,在金門一百五十三棟洋樓中,陳景蘭洋樓不僅獨樹一格,更重要的是景蘭先生達則兼善鄉里的精神。
金門縣昨天舉辦童軍節慶祝大會,安排童軍參訪景蘭山莊(陳景蘭洋樓),並由正義里長陳國強解說成功村與陳景蘭洋樓。
陳國強告訴童軍們:成功舊稱陳坑,位於金門蜂腰部,明洪武二十年時,曾設巡檢司城,舊稱東城角;原址在金門日報社附近,但城基尚未被發現。  
正義國小的右方有一座象山,成功村的象德宮即因之而得名;在金湖鎮有「虎豹獅象」四大名穴-虎穴即料羅的媽祖廟(天后宮),豹穴即新頭的伍德宮,獅穴即夏興的孚濟廟,象穴就是成功的象德宮。
陳景蘭洋樓位在成功東南角,南面臨海,北面是山,由於耕地少,居民大多以海為生,讀書人較少。
陳景蘭小時曾到後沙依母舅,與表哥一起讀書;二十歲赴南洋當伙計,管理會計及櫃台;由此而進入商界,成為富翁。
民國六年,他以祖地和新購得的土地為基地,興建洋樓;由大陸買辦木料、石材,由荷蘭進口「士敏土」(第一代的水泥,被孫中山翻譯為士敏土)。建材是以三桅船運至海灘,再以騾子及人工搬運;因此,工程由民國六年進行到十年才建好。
陳景蘭自己年少時未能好好受教育,鑑於村里失學的人很多,便以洋樓為學校,聘請塾師教育家鄉子弟。
抗日戰爭時,陳景蘭的家屬避往南洋及廈門,洋樓成為日人岡田盛壽來金門收購漁獲的據點;此外,日軍曾有一伍軍隊駐紮於此。
抗日戰爭後,國軍中的砲兵指揮所曾進駐,然後又改為野戰醫院(五三醫院)。
九三砲戰後,金門高中有三名老師中彈身亡;校方便以陳景蘭洋樓當做校本部及教師宿舍,以洋樓旁的覺民堂為禮堂。 
八二三砲戰後,金中學生流亡台灣;民國四十八年劉安祺命政五組規劃陳景蘭洋樓做為十萬大軍的休閒渡假中心-附近平房設有撞球室、洗衣部、餐廳、「八三一」、 冰果室等;但並非每個人都可以到這裡休閒。通常是在軍中表現優良,才會給五天的假,用軍用大卡車載到各風景區參觀,到照相館留影。逢單號就早一點就寢,雙號在康樂廳會有金門首輪電影-首輪的片子只有擎天廳和僑聲戲院才有。成功村的小鬼們,則會爬牆,鑽縫,趁憲兵不注意時,溜進康樂廳看電影。
一直到民國七十八年為止,陳景蘭洋樓有三十年的時間是做為休假中心使用。後來因為台海交通發達,官兵可以在休假時返台,才於七十八年轉型為餐廳,並對外營業;八十年因為經營不佳,結束營業。 
八十一年戰地政務解除後,洋樓因無人管理而荒廢、傾頹。九十三年,陳國強建請金湖鎮爭取規劃整修未果;九十四年,在金門縣景觀總顧問江柏煒團隊的協助下,把洋樓與成功聚落、軍營、坑道做了整體規劃,在內政部的城鄉新風貌競爭型計畫中得到第二名,獲得八千萬元的補助,金門縣政府又撥出三千萬配合款。九十四年十二月工程核准後,於九十五年二月開工,至九十七年六月竣工,並於去年八月二十二日重新啟用。
陳國強表示,陳景蘭功在鄉里,成功村的長者們對陳景蘭先生非常感念,因此他們把景蘭山莊的重建當成重責大任。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