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患轉診問題相關單位昨開會研討

雷永耀(左一)對陳天順(右一)、林仁鑫等人表示:金門就是花再多的錢,醫療也不可能做得比台北、台中、高雄更好;金門應該與其它離島相比。(張建騰攝)
以「能留則留」、「該轉則轉」為原則,一項「緊急後送病患赴台就醫交通轉診研討會」昨日在署立金門醫院召開。會中,有人認為,病人為追求品質,要求轉診是無可厚非的;轉診資源除了有防止濫用的考量外,也應該做到讓被轉診者有所感動。
昨天的會議是由衛生局長陳天順主持。關於轉診,署立金門醫院和金門衛生局的構想是希望藉由台北榮總支援「神經外科」醫師和「癌症醫療」團隊,以「病人不動醫師動」的方式,減少轉診的交通成本;經過各方討論後,問題並沒有「病人不動醫師動」那麼單純;不過,讓轉診療程已經結束的癌症病患能在金門進行後續追蹤,則是可以努力的方向。
這項會議有一個背景因素,就是希望轉診醫療資源的濫用,能夠逐年減少。不過,榮總醫務企管部主任江志桓認為,轉診的需求必然存在的,除非財源有困難,否則病人及家屬要求轉診是無可厚非的事情;若要降低非必要性的轉診,則可把檢驗、追蹤之類的醫療服務留在金門做。
榮總副院長雷永耀表示,病人要求轉診,要的是醫療品質,這涉及到整個配套的問題,並不是個別醫師支援的問題。以神經外科而言,如果一個神經外科醫師到金門,一個月只做一、二次的手術,將來回到臺北,恐怕就「完了」。
在醫療上,雷永耀認為,金門就是花再多的錢,也不可能做得比台北、台中、高雄更好;金門應該與馬祖、澎湖、蘭嶼、綠島相比,看是不是做得比其他離島更好。
榮總企管部主任江志桓表示,想要轉診者,大多是真的有需求,未必是想利用轉診的交通補助;如果要防弊,醫師可以根據規則或訂定規則,區分輕重緩急;只要按照規則,就不應有鑽漏洞的情形。許多情況,早轉也有早轉的好處。
榮總過敏免疫風濕科醫師周昌德表示,要減少痛風病人轉診的方式之一,就是加強在地醫師的教育;痛風雖然有很多人在看,但未必能處理恰當;醫療人員的持續教育,可以協助這類病人在地就醫。
根據署立金門醫院的說明,今年(九十八年)一月和二月,轉診的神經外科病人為十三人次;每一趟的成本是三十多萬元,一到二月就需三百九十萬元不止;而支援一名神經外科的成本是每月三十萬元。
與會的童綜合醫院副董事長童瑞龍表示,榮總建議由童綜合醫院支援神經外科,這一問題需要再研究;他認為,這個問題應該不是支援一名醫師就可以解決的。
童綜合醫院急診部主任盧立華的看法則是:該院的神經內外科是由多位主治醫師輪值才有辦法把病人照顧好;他還表示,如果用錢算,是永遠也無法把滿意度做好的;但醫療單位能做的,就是把轉診的服務,做到讓病人及家屬很感動。
昨天的這一項「緊急後送病患赴台就醫交通轉診研討會」,出席者包括金門衛生局長陳天順、衛生局副局長李金治、衛生局醫政課課長薛素姿、署金副院長林仁鑫、署金急診室主任董文雅、署金內科主任傅仰賢、台北榮總副院長雷永耀、北榮神經醫學中心主任吳進安、北榮兒童醫學部主任湯仁彬、北榮骨科部主任陳天雄、北榮血液腫瘤科主任顏厥全、北榮過敏免疫風濕科醫師周昌德、北榮耳鼻喉部醫師林孝陽、北榮心臟科醫師趙子凡、北榮醫務企管部主任江志桓、立委陳福海辦公室主任黃秀珍、童綜合醫院副董事長童瑞龍、急診部主任盧立華……等。
陳仁鑫表示,要求轉診的理由雖然五花八門,但一味壓低轉診的量也不妥當;經過這次討論,他覺得可以在癌症病人(轉診完成療程者)的追蹤上,推動醫療在地化。
陳天順表示,藉由不斷檢討,相信醫療濫用的情形必會逐年減少;今後仍將定期研討後送及轉診個案,作為增加醫師人力及科別之依據,並加強急重症醫療照護,減少境外就醫。此外,衛生局對於定期赴台回檢的個案,希望能在署立金門醫院看報告;此外,對於台北榮民總醫院支援神經外科醫師,也還是存在著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