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島嶼觀察站》從調和兩岸繁簡字體開始吧﹗/傅崑成

發布日期:
記者: 報導。
點閱率:556

歷史上,中國的方塊字曾多次經歷改革。現在,在經過了幾十年兩岸中國文字的繁簡競爭之後,或許,現在是我們再度統一中國文字的時刻了。
長久以來,兩岸同胞對於中文方塊字的繁簡糾葛,一直存有心結。臺灣禁止販印簡體書籍;大陸禁止繁體書籍。所以我們過去一直沒有機會相互學習簡體和繁體字。
筆者三十歲至紐約擔任臺灣中國時報駐紐約特派員時,因為看不懂大陸的簡體字,曾特別在紐約唐人街買了一本簡體「新華字典」來研讀。筆者的大姐是成大中文系的高材生、助教,一向主張只有「正體字」,沒有所謂的「繁體字」。
事實上,繁體字確實就是正體字,而且它的造型的確比較美麗,平整│但是,全世界的人們都會同意,它確實比較繁複難寫。 而簡體字雖然的確比較簡單易學,加上大陸推展的中文拼音制度,如今已經通行於世界各地│但是,它的造型確實比較不平整,以致到了今天,大陸的書法家在書寫碑匾或其他重要題詞時,還是喜歡選用繁體字。
上周在北京召開的兩會(全國人大和全國政協會議)期間,就有少數代表在會中提出了恢復繁體字的意見,惜未受到多數代表的支持。但是,在北京最高的民意機構中提出了這樣的意見,卻沒有造成任何重大的衝突。這一提案本身就是一個新世代開始的象徵。其中的涵義很清楚:讓我們心平氣和地來討論這個議題吧!
臺灣和香港一直在使用的繁體字,的確有些太過繁複,何妨照我們日常的行書,甚或草書的字型,來加以簡化。例如:身體的「體」字,如果按照草書的寫法,寫成大陸使用的「体」字,豈不順理成章?另外有些相當合理的簡體字,譬如:灰塵的「塵」字寫成「小土」;「陰陽」兩字寫成「 」,誰曰不宜?
當然,簡體字當中確有很多不合理、不方正的字。例如:簡體的「愛」字寫成了當中沒有「心」的「 」;工廠的「廠」字,寫成了當中沒有任何東西的「厂」;廣大的「廣」字,寫成了「 」,這些站都站不住的方塊字,確實不合理、不平衡、不美觀啊。
重點是,我們可否合理地進行合併選取,重新整理出既方正美觀,又簡單易學的新時代中國文字?
最近鄭愁予教授在台灣提議將傳統的中文「繁體字」申請世界文化遺產保護,以免這美麗的方塊字從地球上消失。這用心是極好的。但是,或許其間還有延伸討論的空間。我們真的只要保護舊的文字嗎?還是我們還想進一步,發揮中國人民集體的創意,尋找出更合理的新時代的新文字?
本欄曾經介紹大陸積極發展的孔子學院。為了加強宣揚中華語言文字,大陸當局正在世界各地的知名大學內,快速設立孔子學院。對此,我們是要積極對抗呢?還是要積極合作呢?保護繁體字,作為人類的文化遺產,恐怕還不夠啊。
筆者在兩岸使用中文電腦很多年了。我的感受是,雖然大陸的簡體電腦作業系統比較更有包容力│換言之,台灣的電腦往往讀不出大陸的簡體字,而大陸的電腦卻往往可以讀出繁體字│但是,除非同時使用繁、簡體兩部電腦,要有效率地在兩岸的網路世界中工作,就是不太方便。
我想,或許,在中國五千年文化史中,又一次的革新文字,應該趕快橫空出世了吧!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