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施並錫25年前完成古寧頭戰史館大型戰畫

發布日期:
記者: 張建騰/綜合報導。
點閱率:1,250
  施並錫:人類應該以人文、人本的價值觀和倫理觀,取代極權的價值觀和倫理觀。(張建騰攝)

施並錫:人類應該以人文、人本的價值觀和倫理觀,取代極權的價值觀和倫理觀。(張建騰攝)

戰畫、戰史館存在的價值,是要提醒世人,人間不應再有戰爭!
古寧頭戰史館中,大型戰畫-登陸激戰的畫者施並錫昨天在瓊林畫風獅爺。施並錫現在是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的教授,二十五年前那幅充滿愛國熱情的巨幅油畫(規格約八百號),是他繪畫生涯中,一個很重要的點,卻也是他唯一的一幅戰畫作品。
撫今追昔,施並錫表示,當年能為古寧頭戰役畫戰畫,實在是一種光榮;不過,他現在的想法是希望人類不應再用戰爭去解決紛爭。
今年是金門古寧頭戰役六十周年。金門古寧頭戰役發生於一九四九年;大戰之後,金防部於一九八三年籌建古寧頭戰史館。應邀為戰史館繪製大型戰畫的畫家,主要是師大、國立藝術學院、政治作戰學校等系統的美術老師;施並錫則當年是唯一不屬於這一系統,卻被網羅進來的畫家。
他的戰畫作完成於一九八四年五月五日,是古寧頭戰史館十三幅戰畫中,最晚接受委託,卻最早完成的作品。
回憶當年,應邀的畫家們曾經被安排到金門進行實地參訪,只有施並錫沒有踏上金門島;憑著在馬祖北竿當兵的親身經歷,加上中華路道具店中的服裝、木槍、戰車模型,還有由男學生的客串演出,還有他所觀賞過戰爭影片,他運用藝術想像,再現了古寧頭戰役中共軍登陸與國軍激戰的那一幕。
雖然人沒有到過金門,但施並錫盡可能掌握各種資料,包括大戰當時的時間、陽光、風向……硝煙的方向等。
他表示,當時他的心是與國軍同在的;因此,當軍方希望畫作中能多殲敵,少自損,他並不覺得有什麼不妥。
回顧當年的這幅戰畫,他不知道兩岸之間現在究竟是和解、甜蜜還是口蜜腹劍;不過,他希望人類不要再用戰爭解決紛爭。有人說過-醫院的設置是不希望人間有醫院(沒有疾病);施並錫仿擬了上述的說法,希望戰史館的設置,能夠提醒人類不要再製造戰爭!
他希望人類能發展人文價值觀和人本倫理觀,用以取代極權的價值觀和觀倫理觀。他認為人文、人本的價值觀和倫理觀,應該用藝術、人文、審美、道德去建構;人類應該要用愛和憐憫去化解爭端。
不過,黑格爾說過:人類從歷史上得到的教訓,就是人類永遠不會從歷史得到教訓!蘇格拉底則說過:邪惡的根源乃是無知!施並錫表示,人類想要不重蹈覆轍,就要學聰明一點,不要讓無知和愚蠢成為野心家孳生的溫床。
 自一九八四年以來,施並錫已經到過金門六次;這次(第六次)是陪同母親梁彩鸞,妻子宋素容到古寧頭戰史館觀畫-因為八十四歲的母親還沒看過他所畫的戰畫。
這次重訪金門,施並錫畫了金門的風獅爺(石獅爺);他認為風獅爺是金門的在地信仰和在地價值。畫前,他先在風獅爺前點了香;他表示,這無關乎信仰(雖然他的宗教觀比較接近華人民間信仰),但是人與人,人與物,應該要有人倫和倫理存在。
施並錫目前是彰化員青畫會的會長,過去曾擔任高雄縣文化局局長;此次金門行之後,他希望促成員青畫會的畫家們利用暑假組團到金門寫生,並於兩地展出。
不再畫戰畫的施並錫表示,人類社會,就應該像現在的金門-天空晴朗、道路乾淨、人民和善……;人活著,就應該要享受老祖宗留下的,可以引起美好記憶的東西! 他認為,藝術是上帝(老天爺)用來避免人類太囂張的事物;人類可能因為科學而自大,但藝術卻教人謙虛,就如老子所說的:「上善若水,水善萬物而不爭……」,藝術亦當如是!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