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氣冷颼颼金沙街道榮景不再

金沙街道榮景不再,冷冷清清彷彿已成臨時停車場,盼政府多點建設及輔導,引來人潮刺激消費。(陳麗妤攝)
沒有大軍也沒了人潮,金沙街景冷冷清清,商家、民眾憂心。運將心酸地表示,今非昔比,成天進帳五十元是常有的事。金沙鄉親也形容,大概只有清晨時分的菜市場還能讓人感受到「人氣」。民眾說,金沙沒有人潮,在地人消費少之又少,期盼縣府及相關單位能夠正視問題,輔導商家轉型,在不景氣中再創新契機,並且能活化金沙戲院等閒置空間,辦理大型表演活動或農特產品展售活動以引來人潮及商機。
金沙鎮隨著大環境的不同,走過早期的繁華熱鬧,現景冷清蕭條,街道上過往林立的冰果室、撞球間以及餐飲店早已一一關門大吉並轉行賣特產,不過,由於駐軍減少以及人口外移等因素影響,街上的商家生意直直落,有店家形容,平常上街採買的人十個手指頭數得清。
家住復興街的張姓民眾說,七○年代,金沙鎮還有娛樂活動,再加上當時仍有相當的駐軍,所以每到電影放映時間街道上總是擠滿人潮,隊伍從金沙戲院延伸至金沙鎮公所,如今,沒有娛樂、沒有大軍更鮮少有民眾會走到街上消費,每天開門做生意都是賠本的,一天平均賺不到幾百塊,掛零也是家常便飯,生意遠不如金湖新市商圈。
街道冷冷清清,只有清晨時分的菜市場還看得到人潮。民眾指出,約莫十點過後人潮就逐漸減少,中午過後幾乎看不到人。而且十點過後的街道冷冷清清,想吃什麼沒什麼,大部份人都直驅便利超商,也難怪傳統「柑ㄚ店」愈來愈少了。
許多計程車運將每日在金沙街道旁排班等客人光顧,觀察發現,平常時間民眾出現消費的人數往往十個手指頭數得清。有位黃姓運將說,景氣差,搭車民眾少,每天進帳五十元或者是兩手空空回家是很正常的;而每天排班載客發現,金沙街道沒有人潮,有些人開店做生意,每天幾乎是斥資賠本,賺不到幾毛錢。沒辦法沒有人潮,那來的錢潮,民生經濟當然苦哈哈,盼相關單位能引進大型商展或表演活動,輔導商家轉型,以帶來商機。
而有位張姓民眾也形容,沒有人潮街道冷清清,就好像停車場一樣,過去農會曾在金沙辦理農產品展售推銷活動,反應相當好,也出現久違的人潮,不過,卻是曇花一現,好景不長。而店家也常自嘲每天賺不到八百元,遠不如永續就業者還有固定收入,乾脆大家都去登記,讓政府照顧。
民眾說,金沙沒有大型活動空間,全年官方或業者的各類活動鮮少到金沙鎮來辦理,期盼政府和相關單位能夠多用心,多點建設,亦或活用金沙戲院等閒置空間,規劃定期的展演活動或農特產展銷、觀光推薦活動等,以引來人潮,協助金沙再現繁榮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