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海印寺重修落成各界共襄盛舉

發布日期:
記者: 張建騰/金湖報導。
點閱率:1,502
海印寺前殿重修落成,諸山長老及各界人士上太武山觀禮;前排右二為住持釋性海。(張建騰攝)

海印寺前殿重修落成,諸山長老及各界人士上太武山觀禮;前排右二為住持釋性海。(張建騰攝)

「海寺鐘聲,喚醒眾生開覺路;印池月色,照明世界指迷津!」海印寺前殿-觀音殿重修竣工後,於昨天舉辦落成典禮。
太武山是「仙山」,海印寺是「靈寺」;太武山的海印寺擁有八百多年的歷史,是金門歷代島民的主要信仰中心;正如寺廟三川門上的一幅對聯所言,海印寺存在的價值,就是要為眾生開啟覺路,為世界指點迷津。
昨天的重修落成典禮,出席者除了海印寺住持釋性海、前住持釋悟道之外,還有海內外諸山長老及金門各地方首長上山共襄盛舉。
諸山長老包括:香港佛教聯合會會長覺光長老、馬來西亞佛教總會會長寂晃長老、斯里蘭卡可拉尼亞大學校長古沙拉達瑪長老、美國洛杉磯佛教聯合會會長照初長老、越南草堂禪寺日修住持、福建省佛教協會常務副會長普法、廈門南普佗寺則悟方丈、泉州開元寺向願方丈、澳洲華藏寺障慧住持、加拿大多倫多悟德法師、新加坡福海禪寺明義方丈、中國佛教會副理事長圓宗長老、南投菩禔寺住持本覺長老、嘉義靈嚴禪寺圓本法師、台北萬福寺明空住持師、台北巿白雲寺賢明住持、金門金蓮淨院永勤住持、靈濟古寺惟德住持、護國寺釋自信住持等。
與會的金門各界人包括金門縣長李炷烽、民政局長洪國正、金門防衛指揮部羅銘昇少將、縣議員李沃士、各鄉鎮鄉鎮長蔡輝詩、蔡顯清、林金量、李文俊、陳昆第、各代表會主席陳天成、呂瑞泰、立委陳福海服務處主任徐鴻義。此外,還有來自大陸的福建省民主與宗教事務廳副廳長林致知。
海印寺的住持釋性海典禮中致詞時表示,海印寺擁有八百多年的歷史,歷代都曾翻修;這次前殿翻修,特別要感謝縣長(李炷烽)的支持;未來後殿-大雄寶殿的翻修,要請陳福海立委幫忙促成(後殿整修需國家公園及營建署同意)。釋性海希望整修後的海印寺,可以維持一百年、兩百年、三百年……。
李炷烽對諸山長老參與海印寺重修落成典禮表示感謝;他表示,太武山海印寺是彈丸之地,但「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同樣的,「寺不在大,有誠則靈!」希望佛菩薩能領導眾生,探索生命的本質和生命的意義,營造美好的社會,喚起和平、理性。
金門曾於二○○四年、二○○六年舉辦過兩岸三地祈福消災大法會;今年十月二十四到十月三十一日,將是第三次舉辦;李炷烽希望諸山長老能再度共襄盛舉。
根據海印寺的碑文及金門縣誌等相關文獻所載,海印寺曾於明萬曆八年由同安縣令金枝倡修太武巖寺。洪旭(忠振伯)、盧若騰(兵部尚書)曾於明永曆十五年倡修海印寺。民國四十九年,劉安祺(上將)、石補天(將軍)陳桂華(師長)陳卓凡(鄉紳)、王秉垣(鄉紳)也曾參與海印寺的修建。
海印寺的龍樓、鳳閣建於五十八年,現已重修;目前的大雄寶殿是民國六十二年所建。民國六十四年曾重修石門關。弘法活動中心大樓是八十二年所建;財團法人金門縣佛教弘法基金會也是鄉紳八十二年成立。
 海印寺原名太武山巖寺,在重建史上,還有一對父子是不常被提及的,那就是瓊林的父子進士蔡貴易和蔡獻臣;他們父子先後都曾參與過太武山巖寺的倡修。
海印寺重修後,多了總統馬英九「和平共榮」、中國國民黨主席吳伯雄「慈悲喜捨」、金門縣長李炷烽「仙洲佛國」等人所題贈的匾額。
 前殿的寺名匾,是民國六十二年,由嚴家淦所題;嚴家淦當時是副總統,六十四年繼任總統。前殿壁上,有民國四十四年劉玉章所題的「邊防有佛」匾。
前殿佛龕上有已故總統蔣經國所題的「慈悲處世」匾。後殿的「大雄寶殿」是由倪文亞所題;倪文亞當時是立法院長,他還為大雄寶殿寫了一幅對聯:「海氣護華嚴,看殿外樓台,一角名山藏世界;印心惟慧業,對池邊風月,十方正覺聽梵音。」
海印寺中還有一對聯頗能反應過去一段歷史:「禮佛名山古海印;復興基地在金門!」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