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公共電視我們的島》金門離島心願節目23日晚十時首映

發布日期:
記者: 李增汪/綜合報導。
點閱率:437
字型大小:

 公共電視記者李慧宜、葉鎮中,本月初前進金門、廈門採訪,製作成《公共電視、我們的島》金門的離島心願節目,預定三月二十三日晚間十時至十一時首播,二十八日上午十一時至十二時重播,歡迎鄉親屆時踴躍收看。
《公共電視、我們的島》金門的離島心願節目,為第四百九十七集播出。該專輯在節目一開始就回顧了金門發展歷程,並指出,中國從唐代開始,金門島上記載的幾乎都是逃難避亂的移民史,一批一批的閩南漢人,在金門落腳生根,然後又飛往南洋、移居台灣開荒拓墾。
在國共戰爭之前,金門這座離島,已經發展出以閩南為根系的島嶼社會。可是,西元一九四九年以後,金門卻意外成為反共堡壘,步上孤島命運。近十年來,大三通逐漸開放,中國急速發展,兩岸關係日益緊密,在這樣的劇烈變動下,金門的未來該如何是好?
公共電視採訪記者前透過採訪提出了一個問題。現在台灣跟中國的距離,不再像以前那麼遙遠。因為民國九十七年六月十九日,政府全面開放小三通,任何人只要有台灣護照跟台胞證,就可以從台灣出發,經由金門或馬祖,抵達福建的廈門、泉州或福州。這樣的轉變,正考驗著金門,一旦兩岸越來越緊密,金門要如何才不會被邊緣化?
節目中探索了金門觀光的發展,民國八十一年十一月,金門解除軍事管制,金門尚義機場的年客運量,從原本的二十萬人節節升高,到了民國九十一年一月一日試辦小三通,年客運量更比軍管時期多出六到七倍。民國九十七年,小三通全面開放,出入旅客人次衝上了一百七十二萬。現在尚義機場進行的一期擴建工程,就是為了因應未來的旅運需求。不過,機場逐年提高的客運量,卻不見得能為金門帶來繁榮,甚至已經浮現隱憂。因為使用小三通管道的人,有八成以上都是台商或遊客。對他們來說,時間就是金錢,一下飛機到了金門,他們又匆匆搭船趕赴廈門。
節目中並指出,其實解除戰地政務後的金門,的確有過一段輝煌時期。民國八十年代,台灣到金門的旅遊人數,還能撐起軍人離開後的消費市場。而褪下戰地背景,金門最讓人驚艷的,其實是傳統的聚落空間和閩南古厝,這裡的島民,長期生活在其中,創造出屬於金門的思維和價值。而離島金門,一再複寫人們出走的歷史,不斷陷入左右為難的困境。對金門來說,最守信的朋友,反而是那年年回家的候鳥。或許金門人可以想想,為什麼候鳥要回家,而人卻急著要離開?找到了答案,金門不再是孤島的心願,想必就會成真。
節目最後也提出建議,在越來越多金門人開始為自己發聲的同時,政府的兩岸政策,別再忘了金門,更要兼顧金門的文化發展與環境保護。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