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新黨之音專訪》李縣長重申反對僑委會併入外交部

金門縣長李炷烽(右)昨接受新黨之音訪問,再次呼籲政府應重視僑委會存在的價值。圖為李縣長贈彩瓷給節目主持人,感謝對金門的關心。(楊水詠攝)
行政院推動政府組織改造,傳出有意將僑務委員會併入外交部。金門縣長李炷烽昨日接受新黨之音訪問時,希望總統馬英九能審慎考慮,並再次表達反對將僑委會併入外交部之意,以及呼籲政府應重視僑委會存在價值。
李縣長是於昨日上午十一時,在縣長室接受新黨之音的訪問,他首先感謝過去幾年對他的支持和愛護,有機會在金門做個公僕,且七年多來秉持新黨執著理念,擁護中華民國的一貫立場,全力搶救即將被裁撤的僑委會。
李縣長表示,中華民國與僑委會之間習習相關的,國父曾說:「華僑是革命之母。」所以,只要中華民國存在的一天,情理和道義上都不能裁撤僑委會;僑委會的功能並不是併入的外交部就能完全代替,況且僑務工作是國民外交延伸最佳的力量。
李縣長表示,過去幾年當中,拜訪了金門海外三十幾個僑社,而台澎金馬的海外僑胞百分之七十、百分之八十是金門鄉親,所以裁撤僑委會,對金門鄉親情何以堪。所以,他覺得身為台澎金馬的一份子,政府居於政府組織再造要把僑委會裁撤,是不明智之舉。
李縣長在過去訪問僑社,他說僑社有很多的感慨,現在的僑社會館仍懸掛著中華民國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過去國家強盛時,他們隻身在外奮鬥,報效國家,捐輸祖國;局勢憂危時,他們朝不保夕。過去,政府以僑教作為伸延凝聚僑社力量的政策,靠當年回到台灣讀書的華僑子弟,在當地為我們的外交努力。今天冒然把僑委會裁撤,是一種不妥及退縮的政策。
李縣長指出,何況僑委會一年不過十幾億的預算,裁撤僑委會會傷了華僑的心,而且當年奔波創建中華民國的華僑和子弟,對他們的尊嚴、感情是一種很大的傷害。
表達反對僑委會併入外交部的心聲,金門各鄉鎮和里公所將在四月五日發起萬人簽名連署活動搶救僑委會行動。日前,李縣長在台北市金門同鄉會舉行的「第十二屆第一次會員大會暨新春聯誼餐敘活動中,前行政院長郝柏村、立法委員張慶忠等人與會,李縣長致詞時就強烈表達反對僑委會併入外交部的立場,並呼籲政府應重視僑委會存在價值。
李炷烽說,過去僑委會對金門海外僑社的發展不夠重視,若未來僑委會與外交部整併,金門僑社勢必面臨更寒冷的冬天。他表示,海外僑社支持政府組織再造,「但難道一定要裁撤僑委會才算是政府組織再造嗎?」
李縣長也表示,把僑委會納入外交部,固然可提高僑委會層級,但未來若與非邦交國家擴展僑務,將是一大阻礙,希望總統馬英九能審慎考慮。如果僑委會沒有立足之地,甚至可以把僑委會遷來金門,金門鄉親願意支持它的存在和展開它的運作,是他沈重的呼籲和請求。
中華民國就是僑委會,僑委會就是中華民國。李縣長說,只要中華民國存在的一天,國家財政再怎麼樣的困難,都要勉為其難、堅持僑委會的存在。他認為包括研考會都應對裁撤僑委會案子應重新評估。而今年是古寧頭戰役六十週年,舉辦一系列活動,不是訴求戰爭、或是紀念戰爭,而是希望透過戰爭的反省,來追求永久和平的價值。
李縣長表示,目前在台北市的中正紀念堂展出的和平金門│華人百位國畫家彩瓷展覽,是透過藝術和彩繪來表達金門人追求和平的決心。最近,古寧頭雷區掃雷發現堆積如山的骨骸(可能是當年戰亡的骸骨),並向國防部反映,希望興建萬善祠祭祀,以告慰他們在天之靈,以及表彰他們的功勞。
談到七年多主政,李縣長說能身為人民的代表、一縣之長,非常的榮幸,也很珍惜每一天,竭盡所能的,百倍的努力,才足以報答鄉親和支持者的厚愛;而且未存在個人得失考量,忠實的反映民意和民心,也希望金門在兩岸之間,可以扮演一個更重要、更積極的角色。
昨日接受新黨之音訪問時,李縣長也談到了掃雷、機場、觀光、通水、兩岸等等議題,並向新黨之音的聽眾問候:「大家好!」並非常謝謝大家對金門的關心,歡迎大家到金門來「作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