尪讀書‧某做奴年過六旬王水彰得政大碩士

王水彰已在政大完成碩士論文;主題為《「小三通」與金門住民生活需求、滿意度之研究》。(張建騰攝)
紅十字會金門縣支會會長王水彰已在國立政治大學完成行政管理碩士學位;他在論文中指出,小三通七年,成效不佳,但金門的未來仍有很多可能性,例如:大學島、文化學術園區、賭場、軍事戰爭教育中心……。
年過六十餘才拿碩士,他說:「尪讀書,某做奴!」進修期間,他很感謝妻子楊配治的配合,讓他無憂無慮地完成兩年的碩士學程。
王水彰曾任金沙鎮代表會主席、金門縣議員、議長、國民大會代表;歷經二十多年的公職生涯,讓他覺得「書到用時方恨少」,因此展開自發性的學習。他出生於一九四六年,年少時是在國共交戰的環境下長大,過著一邊讀書,一邊躲砲彈的日子。
王水彰的碩士論文題目為-《「小三通」與金門住民生活需求、滿意度之研究》。篇幅計一百三十五頁,約十萬字;他使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文獻回顧法和深度訪談。指導教授是林顯宗博士。除了指導教授之外,他對高永光、黃仁德、翁永和、黃智聰等師長的教誨與鞭策也至為感謝。
他的研究目的包括:瞭解小三通與兩岸的發展。瞭解金門住民對小三通實施以來的生活需求。瞭解金門住民對小三通的生活滿意度。
他在研究中發現:金門住民認為小三通的交通改善,受益最大的是台商,但地方建設上卻看不到實質的成效。金門住民對金門的商機復活並不覺得滿意,認為金門的資源條件遠不如廈門;認為除了金酒公司外,百業萎縮,旅遊業和特產業也只有微幅的成長。不過,在文化親情和生活品質上,金門住民仍有一致性的滿意度。
在論文中,王水彰提出了五項主要的建議;包括:加速修正落實離島建設條例。落實民生基礎建設、交通建設、水資源開發政策。以重新定位金門、鬆綁法令流程、提升觀光基礎建設內涵、實施兩岸交流合作等,做為發展觀光產業的配套。充實醫療環境及軟硬體設施。落實金門大學島的構思,與大陸雙向承認學歷。
王水彰認為,政府政策的束縛,讓金門錯失小三通七年來的發展契機;如今應加速離島建設條例的修正,增加離島投資優惠條款,實施全區免稅,放寬大陸人士來金……。
在民生基礎建設方面,應擴建機場,增加航班,推動金嶝大橋的興建;學習新加坡,推動「新生水」計畫,除了大陸引水外,還可以用紫外線殺菌處理再利用循環水,用海水淡化取得飲用水,以降低對大陸引水的依賴度。
在觀光配套方面,金門應定位為非軍事化的和平區,並與廈門成為金廈生活圈;透過簽證的簡化,例如七十二小時免簽證,把廈門每年兩千萬人次的旅遊人口,吸引到金門。此外,金門的山水風光,比不上大陸,流行時尚又比不上香港;只有發展軍事戰爭教育中心、國家軍事博物館,用來傳達戰爭的無情,和平的可貴,才足以引人入勝。
在醫療方面,王水彰主張兩岸健保合作,開啟急重症病患前往廈門就醫的服務。
在教育方面,他認為大學島是一個前瞻性的構想;設大學城可以吸引兩岸的菁英到金門,或許可以為金門開創一條不同的道路。
王水彰在論文中的謝誌表示,學海無涯,自發性的終身學習及自我長進一直是他的心願;如今在政大取得碩士學位,對他而言,是一個新的里程;小三通實施之後,金門人真正需要的是什麼,是值得深究的,因此他以學術的角度,加以探討;結論就是金門需要擴張港口,規劃大學城,開放金廈健保合作,開放陸資進駐金門,設置免稅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