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導特殊學生許明義有一套

許明義:「病痛好醫,心魔難解」!對於把上學視為畏途國中生,要多管齊下,讓學生得到多重協助。(張建騰攝)
「病痛好醫,心魔難解」!國中生把上學視為畏途,可能是學生怕被欺負,也可能會利用家長愛子心切的弱點裝病;若家長的決心不足,或學校的努力不夠,就會讓情況惡化;解決的辦法要能多管齊下,只要有一絲希望,就必須永不放棄。
金沙國中教師許明義是九十七年度友善校園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認輔工作的績優教師,他曾輔導過五天之中有二、三天不上學的學生。他發現,學生不到學校的背後,潛藏著許多問題,包括學生擔心在學校裡會受欺負,學生在班上沒有比較要好或親近的同學可以互動,或是以為同學們都對他不好……。
不敢或不愛上學的學生,可能會以頭暈、酸痛、身體不舒服等理由做為藉口,不肯到學校;家長愛子心切,就容易惑於表象;結果是孩子的身體明明沒病,心理的癥結卻日益難解。
裝病的孩子在家中足不出戶,晚睡晚起,把時間都用在看電視和打電動,情況就會更加惡化;但若家長不能配合,藉由切除有線電視及電腦網路做為手段,學生到學校的動力就會更加微弱。
在實務工作上,許明義還碰到一個難題,那就是當學生成了宅男,並未四處遊盪時,因為行為未達「通報中輟」的條件,「強制力」也就無法適時介入。
面對這樣的輔導案例,許明義採取「多管齊下」的方式,由導師、輔導室、校長、同學、家長、心理醫師、親友一起努力,甚至連宗教人員都被動員到了,目的就是希望讓更多有愛心的人加入輔導團隊,讓學生能得到多重的協助。此外,對家長的「教育」也很重要,因此他會蒐集相關報導,讓家長更了解孩子的情況,以利親師合作。
許明義認為,輔導工作是一條困難而長遠的工作,必須要有無比的耐心,還要運用各種策略;即使成效不如預期,但只要有一絲希望,就永遠不能放棄│身為導師,則應該要無條件給予包容和鼓勵,陪伴學生及其家人,尋找希望,迎向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