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早味糕點找回傳統魅力

黃星再夫婦將傳統豆沙餅循古法換新裝,以期能滿足老遊子的思鄉情。(陳麗妤攝)
遊子心繫家鄉古早味,傳承傳統糕餅店的閩氏燒餅店老闆黃星再夫婦,刻正努力找回老街的古早味糕點,夫婦倆均經歷沙美早期糕點興盛時期,也練就一身技術,近期在返鄉遊子的要求下,他們將古早味糕點-豆沙餅賦予新意,以養生健康為取向,尋求古式包裝,讓遊子一嚐家鄉的古早味。
金沙鎮以農業為主要發展,不過,在五○年代間,沙美老街一帶生意興隆而且糕餅店林立,稱其為糕餅一條街一點也不為過,據閩氏燒餅店老師黃星再說,他父親那一代老字號的餅店有源珍、長合、萬珍、原泉、慶發、怡興、怡馨等,幾乎家家戶戶都在賣糕餅。
不過,走過繁華期,近一、二十年來,在工業化社會機械化生產的影響下,不僅包裝已沒有古早時期的感覺,就連許多糕餅也自台灣引進,而由於人口外流之故,傳統糕餅店也多因製作技術後繼無人,紛紛轉型或者結束營業,目前僅存的大致有源珍、長合、怡韾等老店。
黃星再說,早期父親經營的糕餅店店舖在老街裡,他算是第二代第三位經手人。在他哥哥經營期間由於時空背景不同,糕餅店也漸漸轉型,不過他都有參與其中,傳統糕餅的技術和做法所幸他都有學到。
到了他獨立經營時也轉型以麵包為主,以迎合當時所謂的十萬大軍,漸漸的並推出祖傳的燒餅等點心,不過,其他並未受市場歡迎,反而燒餅一炮而紅,但是外界不知道,他們早期也是傳統糕餅業。
黃星再夫婦說,拜縣府觀光公車遊老街所賜,觀光客、自助行遊客走到老街除了品嚐燒餅,他們常聽到怎麼沒有古早味的糕點;每每返鄉的遊子也深深感嘆舊時糕點難覓,因此,兩人可說是應觀眾要求,將祖傳的豆沙餅重新問市,並賦予新意改良成份,期待能打造老街古早味糕餅的口感又不違健康概念。
黃星再說,許多鄉人離鄉背井多年後,返鄉走訪老街,尋找故鄉的味道,但是舊時在老街裡品嚐的傳統美味糕點已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新式的包裝和種類繁多味道未盡相同的點心。有感於老街的古意需有附加產品來搭配,才能吸引遊客入駐遊玩,故將傳統,豆沙餅改良推出古早味包裝、健康取向的傳統點心。
夫婦兩仍舊記得舊時的味道和做法,和現代麵包和點心相較,古早味的糕餅十分耗時、費工,所以目前也僅能在空閒時間接受訂製。他們說,在大小上、材料、口味上均做改變,並且以素食為考量,連烤盤也十分講究,和一般燒餅烤盤區分。並且將原本的綠豆沙餅,以少糖養生等概念製作,研發推出紅豆餅等,以滿足鄉親對故鄉的思念之情。
傳統糕餅對於遊子而言是故鄉的代表,對於老饕而言是一道美食。不過,由於目前僅在大節慶前夕製作,礙於人手以及時間不允許未能長期推出,所以,想如期品嚐古早味糕餅的還得碰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