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僑委會》金門各界今發起第二波萬人連署簽名活動
搶救僑委會!繼上月旅台各同鄉會發起首波反裁併僑委會嚴正聲明與連署簽名活動後,金門各界今(5日)配合金門縣政府發放金酒回饋券作業,將於全縣35個村里辦公處發起第二波「萬人連署簽名活動」;金門縣長李炷烽登高一呼籲請鄉親們響應加入連署行列,一起以實際行動表達海內外金門人堅決反對裁併僑委會的心聲。
「萬人連署簽名活動」,係由金門各界包括有金門縣議會、金門縣政府、金門縣各鄉鎮民代表會、金門縣各鄉鎮公所、金門縣旅台各同鄉會、金門縣村里長聯誼會、金門縣各社區發展協會等共同發起。
金門有「僑鄉」之稱,海內外金門人反對行政院將僑務委員會裁併入外交部,整合為「外交及僑務部」。除了旅台金門各同鄉會在3月22日發起首波嚴正聲明及連署活動反對僑委會併入外交部案;金門縣華僑協會代表、海外26華僑社團也聯名刊登陳情書,將呈送總統馬英九、行政院長劉兆玄、立法院長王金平及立委諸公陳情表達立場。
這份由海內外華僑團體刊登在本報的陳情書指出:金門號稱華僑之鄉,基於溝通僑情,服務鄉僑,連繫鄉情,接待照顧僑眷之需,經歸國僑領暨鄉紳共同努力,熱情奉獻,進而籌組成立金門縣華僑協會,迄今已有56年,一切作為皆依創會宗旨在艱難中奮發成長,並蒙應制宜,政府之所不宜及者則該會及鄉僑所應奮力之方向。
陳情書指出,今聞僑委會有縮編裁併之議,雖是政府內部組織健全之變化,然對海內外鄉僑多年努力紮根,輝煌成就,會頓依靠之慮,流失鄉僑之實,現謹以誠摯之心,務實之情,祈政府能維僑委會原貌則幸也。陳情書係由金門縣華僑協會理事長楊耀芸、名譽理事長黃清住、常務監事許績堂、顧問張奇才、張延壽、總幹事李錫民暨全體理監事、會員共同具名。
參與陳情海外26華僑社團包括:馬來西亞砂拉越金門會館、馬來西亞浮羅吉膽金浯江會館、馬來西亞港口金浯嶼伍德宮、馬來西亞巴生金浯江伍德宮、馬來西亞浯聲協進社、馬來西亞雪蘭莪金門會館、馬來西亞麻六甲金門會館、馬來西亞柔佛州金同廈會館、馬來西亞檳榔州福建會館、汶萊群聲音樂社、汶萊騰雲殿、汶萊中華商會、汶萊福建會館、印尼三馬林達、印尼麻厘巴板、印尼泗水金門互助基金會、印尼雅加達金門互助基金會、新加坡董氏宗親會、新加坡古寧宗親會、新加坡湖峰會館、新加坡浯公會、新加坡金門會館、依里岸金門同鄉會、宿霧金門同鄉會、菲律賓金門同鄉會、香港金門同鄉會。
旅居海內外鄉僑曾嚴正聲明指出,為強化政府治理績效,肆應國際局勢,提升國家競爭力,頃據行政院研究考核發展委員會規劃將全面加速推動「行政院組織改造」工作,簡併行政院各部會組織,其中初步研議將「僑務委員會」併入「外交部」,成立「外交僑務部」,此議一出,我海內外金門人莫不同聲反對。
金門自晉世開化以來,迄已一千六百餘年歷史,幅員褊隘,瘠田不足於耕,故清季海路大開以來,浯洲先民相率遠赴南洋及日本等地謀生,胼手胝足,將勤苦所得匯回家鄉,捐資興學,贊掖家鄉,對於金門之發展,居功厥偉,因以金門人堅苦耐勞之秉性,尤富冒險進取之精神,時至今日,金門人在世界各地頭角崢嶸,總綰僑鄉當地經濟之樞機,華僑之貢獻,金門人知之最深。
不惟若此,國父孫中山先生曾言「華僑是國民革命之母」,倘無華僑,民國之肇建,不知又將是何面貌。揆諸中華民國政府自建都南京以來,即設有僑委會,至今僑委會之地位,絕不因時代的改變而有所不同,以今日中華民國在國際間之孤立景況,外交空間不足,正式外交官對於拓展國際外交,功能實不如僑民長年在外所累積之真切友誼與政經實力,顯而易見的,華僑一直是政府在外拓展國際空間之堅強後盾,更是台灣最寶貴的外交資產。
故而吾等堅決反對將僑委會併入外交部,此不獨違逆僑民對於中華民國之濃厚情感,其將部會級「降格」為外交部司處局,更有貶抑華僑地位之嫌。謹此嚴正呼籲決策當局,切勿背離僑心為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