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金門色彩系統文化局漂亮出擊
再一次漂亮的出擊!金門縣文化局最近在全國性「建立金門色彩系統及示範操作計畫」徵選評比中,以優異的規劃成果脫穎而出,已獲得文建會補助,正著手建立「金門色彩系統示範操作」的建置作業。
這項競爭型的徵選案共有二十一個縣市提出爭取,但僅僅祗有七個名額,金門縣文化局所提出的規劃案,因規劃完善,擬定的計劃項目充實,獲得評審的一致好評,卒能雀屏中選,取得補助資格。
文建會為鼓勵縣市政府推動轄內城市色彩系統規劃研究,整理城市色彩之表徵,建立城市色彩系統,據以提升生活用品、空間、環境之美感新意象,而能促進整體觀光效益。
而金門色彩系統在社會和宗教信仰中,不僅扮演重要角色,也是具有象徵意義,故文化局著手進行建立金門色彩系統及示範操作計畫,試圖以「色彩文化現象」之觀點探尋其新色彩符碼,經由色彩符碼的建構,要將「金門」色彩轉化形成色彩價值,同時可以考慮色彩特色符號之建構,漸而將生活文化與色彩融合形成議題,以為達成新的文化色彩意義和價值作準備。
這項計畫係進行推動「台灣生活美學運動計畫」,借由漢民黃曆記載之天干地支、五行方位,表色彩、季節、時辰等象徵,不僅是生活的依賴,亦形成共同文化的特質,在民間宗教、禮俗活動中最為彰顯。當下「金門」本土色彩已融入各文化活動中,呈現多樣面貌,建立金門色彩系統乃位在全球化之文化發展趨勢,正扮演新的面貌與價值,這是歷年來金門難得建立一套示範操作計畫。
文化局表示,執行這套示範操作計畫以「金門人文色彩」為研究主題,藉由表象色彩之視覺及內涵色彩的意象各部分來做探討。先以表象色彩的本質來做資料的整理和色彩的表達,取其主要指標特質的地質、地貌、地物、地產、人物、景象之地域景象做研究的內容,並以實地田野拍攝記錄和既有之資料文獻來做印證分類、統合,並以系統色彩標示色感、色調,並取其實地景物代表部分之視覺景象為之。
金門人文文化之色彩呈現於傳統聚落、辟邪物(風獅爺)、彩繪與裝飾、古蹟物件…等,為金門視覺環境中的文化特色。其計畫記錄分為:1.自然環境色彩。2.傳統聚落之古厝和景物色彩。3.戰地景物色彩。4.古蹟建築。5.地方產業色彩。6.城鎮商圈色彩等。
金門縣文化局為落實計畫內容,除實施民眾參與及教育推廣外,並定期與學者專家講座、研討、舉辦研習營等,多方廣納意見、溝通,期以地方聚落、商圈、校園等作為初步推廣之區域,以漸進方式配合新技術、新材料在金門城鄉建立色彩之運用,使城鄉色彩也隨之發生變化,而讓整體環境色彩漸趨和諧統一,讓建築群與自然景觀渾然一體,再塑新金門形象風格。
文化局提到,如大型公共建築建設規劃之時,將「金門城(鄉、地區)色彩」規範系統納入設計依據參考,亦將民宅興建及商圈外觀裝修、景觀、標語、公共環境納入,以整體的角度置入規劃,以提升文化與藝術的層次,藉以提高觀光價值營造民眾對土地的驕傲和光榮,進而認同這一片土地和故鄉的美麗與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