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嶼觀察站》解決亞丁灣海盜問題─需由聯合國主導/傅崑成
從2008年以來,亞丁灣地區的索馬里海盜事件激增。據負責觀察國際海上武裝搶劫及海盜事件的「國際海事局」(IMB)統計,去年該地區的共發生了111件海盜劫掠事件,被挾持的船舶共42艘,船員800餘人。
2009年開始之後,一度因為各國派出軍艦護航,海盜稍諿其鋒。但是,最近一個月,盜風再起,不但連續發生台灣漁船被劫、德國拖船被劫持、一艘美國貨輪也在各國海軍的鼻子底下被攻擊,船長也同樣成了被劫持的人質。這下子,美國主控的國際媒體,自然大作文章,再度將亞丁灣索馬里海盜事件做成了各國媒體的頭條│除了近日動亂嚴重的泰國之外。
事實上,亞丁灣海盜不僅是海盜,也是人口走私集團。按照紐約時報的報導,僅2008年一年他們運送進入葉門的偷渡人口,就有37000人以上。
亞丁灣索馬里海盜對於海洋船運的影響很大。主要是因為,亞丁灣位在紅海進入印度洋的接口處。最寬處大約170海里,最窄處僅約100海里。各國往來於歐洲和亞洲的船舶,每年大約有2400艘經過此海灣(包括美國、歐盟、北約的軍艦)。這些船因為經過蘇伊士運河、紅海和亞丁灣,而非繞過南部非洲的好望角,所以節省了很多時間、油料及人力成本。如果亞丁灣不安全,各國船隊只好繞經好望角,成本很大。
因此,目前世界主要的船運團體,如國際航運商會、國際船運聯盟(ISF)以及 BIMCO, Intercargo, Intertanko, InterManager, ITWF等,無不焦急萬分,一再呼籲國際社會正視這一問題。
但是,由於當前的索馬利亞過渡政府力量薄弱,而海盜集團與國際恐怖組織│凱達組織(Al Qaeda),似乎有著緊密的聯繫,他們的海上劫掠行動,作業非常細密,即便有國際上的聯合行動部隊(CTF-150及CTF 151), 加上中國大陸、歐盟、印度、伊朗、馬來西亞、及俄羅斯的海軍船艦巡弋護航,仍然發生了這樣多的事件。
海盜的盛行,雖然已經讓聯合國安理會通過了五個決議,但是,鄰近的阿拉伯國家似乎並沒有想過去在海上聯手防堵以色列一樣,合作防堵索馬里海盜。作為蘇伊士運河主要的收益國家,埃及是地區的大國;雖然因為亞丁灣索馬里海盜事件一再發生,運河收入已經銳減,但是由於埃及國內政爭激烈,也一直沒有採取任何積極有效的打擊海盜措施。
目前看來,除非國際社會有辦法讓1991年開始的索馬利亞內戰完全結束,索馬里亞重獲社會平靜,否則,就算位在紅海口的(前法屬殖民地)吉布地全面開放港口給各國艦隊補給,也無法完全消除亞丁灣的海盜劫掠事件。因為,索馬里亞作為一個主權國家,其過渡政府雖然能夠同意外國軍艦進入其領海通航,但是卻無法讓各國海軍自由登陸,追擊本國的海盜。
也因此,目前很多國家,尤其是小國,都希望看到聯合國能夠像在處理陸上糾紛一樣,組成聯合國海上維和部隊,懸掛聯合國船旗,自由進出索馬利亞的港口登陸;在陸地和海上,同時緝捕海盜,才有可能解決亞丁灣索馬利亞海盜的問題。當然,這也只是「有可能」而已。
畢竟,一個國家的內政安寧可不是吃顆鎮定劑就能奏效的事。如何幫助這一個內戰不休的非洲國家度過難關,重獲安定,真正考驗著聯合國的能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