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渡訪金驚嘆戰地遺跡鬼斧神工
國家文化總會秘書長楊渡昨天偕同秘書處主任紀瀛寰、文化發展部主任韓國棟等人,在金門技術學院副教授江柏煒陪同拜會金門縣長李炷烽,雙方進行一場深度心靈與文化交談,楊渡對冷戰時期留下翟山坑道等遺蹟,深感驚心動魄之餘,更直呼是人類最重要的文化遺產,彌足珍貴。
楊渡,本名楊炤濃,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畢業,曾任中時晚報總主筆、輔仁大學講師、國民黨文傳會主委。國家文化總會第5屆會長馬總統聘請擔任秘書長。雙方就閩南文化、軍事文物結合觀光發展,行銷金門旅遊,如八月泳渡金廈等大型活動,爭取全世界的目光,如何把金門文化推向國際舞台等意見交流。
國家文化總會秘書長楊渡指出,金門有二大特色,一是古蹟文物,金門處處可見五、六百年的元明清文化歷史古蹟,相較台灣二、三百年歷史,金門古蹟可以說相當豐富,而這部份在台灣史內十分匱乏,他主張應納入;二是冷戰遺蹟整理,如坑道、武器及廣播站等等,皆是金門重要文化資產。
楊渡說,文化總會以「活力、創意、向前行」精神,執行馬總統所提的深耕本土文化、兩岸交流及推動國際化等工作,並整合民間文化團體、企業界與政府平台,共同發展文化藝術。楊渡說,過去文化總會著重整理台灣文化歷史,未來將著重文創產業及地方社區文化營造發展。
楊渡此趟走訪金門,最令他感到驚奇與震憾,莫過參訪於鬼斧神工的翟山坑道,他說,若不是冷戰時期,任何人都會難以想像從一座巨大的花崗岩能鑿出一個大坑道,這不僅是人類對冷戰共同記憶,也是人類為戰爭付出代價,足為世人記取教訓,他建議把它變成人類共同文化資產。
以廣播站而言,早年是播放鄧麗君「何日君再來」等歌曲,楊渡認為,日後仍可以繼續播放,讓大陸觀光客除了在金門坦克戰車前拍照外,還可以回味過往歲月與記憶,深富意義,更具觀光價值,並展現出和平的象徵;他強調,金門的文化及軍事遺蹟等透過觀光去行銷,將有利地方整體的發展。
「尋找心靈的故鄉!」,金門有多少旅居新加坡、東南亞鄉僑,唯有回到金門故鄉才能安心並好好睡一覺;過去隆隆炮聲,徹底的改變了兩岸的未來,兩地現在的和平鐘聲已響起,金門技術學院教授江柏煒也主張,隨著兩岸煙硝雲散,對當年國共戰亡之將士兵也能豎立紀念碑,一起謙卑面對歷史。
針對此,金門縣長李炷烽也頗有同感,認為過去一甲子世人已體會出戰爭可怕,兩岸應重視並共同追求和平價值。對江柏煒提議政府應趕在所有的軍事文物消逝前能擇要還原重建,李縣長也表達樂觀其成立場,並可望保存這些世界遺產,讓金門得以永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