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腸病毒宣導列車到湖幼
腸病毒多發生於十歲以下的小孩,尤其是三歲以下的小孩子特別容易感染。腸病毒重症的病徵之一就是「嗜睡」;湖幼一名學童對老師說:腸病毒對「四歲」的小孩子很危險對不對?
學童把「嗜睡」當成「四歲」;湖幼的老師說:「四歲」、「三歲」以下的小朋友因為抵抗力不夠,越小越可能有感染腸病毒的危險;如果有「嗜睡」的情況,可能是腸病毒重症的病徵,要特別小心!
金門縣衛生局的「快樂洗手智慧小列車」昨天到金湖國小幼稚園進行腸病毒防治衛教宣導。活動中特別強調對重症前兆的認識。
重症的前兆包括「持續發燒、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或「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
一名大藍班的小朋友聽到「嗜睡」,還以為指的是「四歲」,因此與教師王慧騏有了上述的對話。
在「快樂洗手智慧小列車」中,衛生局疾管課的宣導人員游明鳳為了拉近與幼童之間的距離,穿上「金門幼稚園大大班」的特大號圍兜。
藉由宣導活動,她告訴湖幼師生,腸病毒在金門只是「常規性」的流行,不必恐慌,只要多喝水,注意營養,多運動,做好個人衛生和環境衛生,就不怕腸病毒。
小朋友若感染腸病毒,一般病程為七至十天。典型症狀為口腔、手掌、腳掌出現水泡、潰瘍,可合併發燒。
病毒感染後,免疫力可持續一段時間。只有極少數個案可能會出現重症。由於重症會危及生命,因此家長必須注意診斷感染腸病毒之後的三天內,是不是有嗜睡、持續嘔吐(包括空嘔)等症狀。
小朋友預防腸病毒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勤洗手和多喝水;金湖國小的校長張樾昨天全程陪著師生接受長達一個小時的宣導活動,並帶著小朋友一起搓揉手心、手背、指間、指縫。小朋友個個都知道正確洗手五步驟的口訣是「濕、搓、沖、捧、擦」;洗手的時機則包括進食前、如廁後、挖鼻孔後,玩玩具後、回家後、抱小孩子前……。
湖幼中藍的教師黃萱、曾桂圓於宣導活動結束,帶著小朋友畫「回顧畫」,把自己聽到的重點,畫下來,再分享給其他人。黃萱表示,正確洗手、個人衛生和環境衛生,學校都很重視,宣導活動中對各種症狀的圖示與解說,則是老師們比較不足的。
幼幼的園長黃莉莉及大綠班的教師李明娟表示,小朋友對預防腸病毒的觀念很清楚,就怕有時候急著要玩,洗手不夠徹底。黃莉莉表示,感染腸病毒的小朋友必須在家休養(七到十天),這需要家長多加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