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綠美化成果表現傑出林務所獲環保署肯定

發布日期:
記者: 陳麗妤/專題報導。
點閱率:576

金門縣林務所於第一屆環保公僕創意王競賽中,榮獲現有措施類第二名殊榮,所長葉媚媚率領團隊赴台參加活動記者會,並於世界地球日(四月二十二日)當天,自環保署長沈世宏手中接獲獎座,藉此展現金門長年在落實環境綠美化、資源活化再利用等環保業務上之努力與用心。
根據環保署提供資料顯示,「環保公僕創意王」競賽構想源自於署長沈世宏的創意。其目的在鼓勵政府機關及環保單位,針對全國性、區域性、及地方性環保業務,提供實際可行的創意理念與做法,協助環保機關能夠多元、多方向思考,吸取創新的理念。
首屆環保公僕創意王於九十八年一月十二日至二月底辦理徵選,共分為「現有已執行環保措施」、「創新環保施政措施」兩大類,有來自全國六十七件作品參賽,經過初選及複選二階段評選作業,各錄取前五名,其中,台南市環境保護局包辦兩類別冠軍,堪稱最大贏家。而金門縣林務所則以「金門植物園活化再利用」報名角逐現有措施類,取之自然用之自然等環保觀念,獲得評審青睞,榮獲「現有已執行環保措施類」第二名。
葉媚媚指出,金門植物園早期因位於太武山軍事管制區,園區周邊滿佈碉堡、彈藥庫、廢棄營舍;為使營區再現當年風華,配合太武苗圃改建計畫,在中央及地方有限之經費下,取之於自然也用之於自然理念,營造出深具金門特色的森林戶外遊憩空間。
金門縣植物園區不僅保有原來的戰地特色,廢棄營舍、水泥建築經整理後,河道恢復往日的通暢及美觀,原有漥地更經重新整頓規劃為生態池,環境獲得良好改善生物的多樣性亦獲顯著提昇,適合的自然環境,不只為水生昆蟲提供良好的復育場地,也成為食蟲植物的良好棲息地,現在亦是生態永續教育的自然教室。
金門縣林務所也表示,金門縣植物園區活化再利用後,自開放後統計至九十八年一月底止,參觀人次破萬,參訪團體達五十六團;為記錄植物園區活化後生態系的資源變化,委外進行昆蟲資源調查作業,從九十七年五月至十二月,調查結果發現,昆蟲資源共記錄有10目33科57種,無脊椎動物中的蛛形綱2種,蝸牛1種;脊椎動物中的哺乳類1種,兩棲類3種,爬蟲類3種,鳥類26種,充分顯現出生物資源的豐富性。
經活化後佔地約二十六公頃的金門縣植物園區,儼然是金門的縮影,內設有原生植物區、食蟲植物區、溼地生態與水生植物展示區、溪流生態區、育苗溫室、碉堡活化區、棕櫚植物區、竹林廊道、眺望觀景區、天然生態區等,是一座擁有歷史、軍事特色以及蘊含豐富自然生態資源的大自然園區,林務所歡迎民眾踴躍前往參觀,體驗自然生態資源之美。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