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接受八大電視台專訪》李縣長﹕兩岸合作建金嶝大橋歷史新頁

發布日期:
記者: 楊水詠/縣府報導。
點閱率:643
字型大小:
  金門縣長李炷烽昨在金嶝大橋預定地現場接受八大電視專訪,指金門不必永遠是戰地。(楊水詠攝)

金門縣長李炷烽昨在金嶝大橋預定地現場接受八大電視專訪,指金門不必永遠是戰地。(楊水詠攝)

金門不必永遠是戰地!金門縣長李炷烽昨天接受八大電視台專訪時表示,雖然海灘上的軌條砦還在,但可以保留少部份,做為紀念和觀光價值。他說,通常是資源少的往資源多的集中,金門一個孤絕的島怎麼發展,金嶝大橋做了之後,人口才會集中,才會繁榮。
李縣長是於昨天下午二時四十分,由縣府機要秘書許加發、行政室新聞課長傅仰土等人陪同,在位於金沙鎮西園村的金嶝大橋預定地現場,接受八大電視台文字記者傅家慶和攝影記者陳宥翔專訪。當兩位專訪記者到達金嶝大橋預定地現場時,才親身感受到所謂金門與大陸「一水之隔」距離是那麼的近,不如想像中的遙遙相對。
在受訪中,李縣長表示,從大陸廈門來看金門,為什麼要興建金嶝大橋?經建會評估認為金嶝大橋雖具經濟效益與可行性,但在金門長遠規畫尚未出爐前,若貿然興建,反而會加速金門資金、人才等流向廈門,不利整體發展,因此不建議此時興建,而是要等到金門發展到一定的程度,才來興建。金門縣政府初步規劃的金嶝大橋有三條路線,最短的是從金門東北角的五龍山連接到設有「對台小額商品交易市場」的大嶝島,全長約八點六公里,大嶝有海堤與大陸本島相連,所屬的廈門市翔安區正興建海底隧道與廈門島相連。未來,如果一旦金嶝大橋和翔安隧道相通,從金門開車到廈門本島不需三十分鐘,金廈一日生活圈才算形成。
李縣長說,通常是資源少的往資源多的集中,金門一個孤絕的島怎麼發展,大橋做了之後,人口才會集中,才會繁榮;除非金門不發展,不然大橋一定要建。他進一步指出,自小三通之後,海上運輸已在做,空運照理也可以,陸運當然也行,因為兩岸關係一直往前走,不然小三通老早就失敗了。
至於大橋興建的發展和構想多久?李縣長表示,可從技術性先行,及在政府的角度應有前瞻性的規劃,以及符合百姓的需求,而且不是一天兩天可建成的,把路線規劃好,把相關的基礎資料調查清楚,甚至把大橋設計好,那一天兩岸氣氛夠了、條件成熟了,馬上就可以做,水到渠成。
興建金嶝大橋對地方發展而言,李縣長表示,具有多元的意義和價值,不一定是交通的,空中、海上都可以來往於兩岸之間;所以不止是對金沙地區,而是全金門的發展;其次,兩岸合作建橋,是兩岸關係善意表現,彼此伸出友誼的手,實地的連結,可能會在歷史留下新的一頁。
李縣長說,金門過去是戰地,希望趕快走出戰爭的悲情;慶幸經過多年的努力,金門已不必永遠是戰地;長期交通不便又受限制,如果做大橋有很多的壞處,為什麼香港、澳門等島,要建珠海大橋,甚至湄洲也要建橋,而台灣沒有造海橋的經驗,透過大橋的規劃、興建,提供一些就業的機會,也透過兩岸大橋的技術合作,營造兩岸更美好的關係。
李縣長強調百姓有此需求,政府應符合百姓的意願,事前做好規劃,有朝一日時機成熟,條件具備,馬上可進行大橋的施建工作。而大橋選在金沙鎮西園五龍山是基於地理和水域的考量;而東半島發展是很蕭條的,希望透過大橋帶來發展的機會,並影響整個金門和兩岸的發展和繁榮。
到大陸投資的議題上,李縣長表示,主要是它的投資報酬率大,也是市場的問題,政府應提供一個平衡發展的機會,金門不必永遠是戰地,可成為守護者的角色。
金門興建聯外橋樑,加強與廈門經濟區聯繫,建立金門「永續發展」基礎,有助於加速金廈生活圈之整合,增加觀光收入與就業機會和政府稅收,提升金門觀光資源。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