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姜一涵作品西方皮中國骨風格獨具

發布日期:
記者: 蔡家蓁/專題報導。
點閱率:1,029
字型大小:

 「字中有畫、畫中有字」看過知名書畫大師姜一涵的作品,一定會被他作品中蘊含的人生意境所深深吸引,姜一涵表示,他的作品中,沒有什麼大道理,他只是將對人生的觀察、生命的體現融入藝術作品裡。想知道什麼是「見山又是山」,那你可能要走一遭「姜一涵的書畫展」,才能一窺其中的奧秘。
 這次到金門展出,他特別寫一篇金門頌以誌因緣,題為「歡躍吧!金門!」推崇金門「山好、水好、人更好。有戰場,都廢了;有酒場,正飄香;有展場,大放光。」
 他對自己的描述:「姜一涵,老頑顛,行年八十三,能吃、能睡;能畫、能寫;能詩、能文、能爬山。」
 從這篇短短不到一百字的金門頌,就看出了姜一涵教授的獨特個性;對於金門,姜一涵有許多期盼,他說,地方建設人人有責,要把金門建設起來,單靠政府是不足的,重要是政府與人民都要各盡一半心力,並將此視為是一種責任。
 姜一涵進一步表示,這種建設並不是單指蓋房子,而是每個家戶都要有個共同的目標,就是希望讓金門越來越好,並從食衣住行各方面來做提升,讓金門的文化、建設發展可以凌駕台海兩岸。
 今年三月才在台北市歷史博物館,舉行「詩酒年華│姜一涵書畫個展」,引起很大的迴響。有人認為他以返璞歸真的心態,透過強烈的色彩與線條,以及率性的符號與形體,由裡而外地追尋充滿生命力之藝術精神。
 姜一涵提及,他的每件作品大多結合自己的心境與時代潮流的脈動,呈現多樣的風貌。早年的畫風傾屬人文畫,之後所呈現的作品以他個人對自己的評價是「西方皮中國骨」,結構與用色是西方式的,兼容了中西的生活薰養。
仔細觀賞姜一涵的作品就會發現,他將追求生命的野性本真理念反映在繪畫創作上,大膽採用強烈的色彩與線條、率性的符號與形體,來追尋如原始藝術般充滿生命力之精神。
 姜一涵教授的書法創作,以隸書為基調,遍臨漢碑名帖,經其轉化,用筆擅長方筆,豎勢明顯,有如松柏勁枝、挺拔崢嶸。在字體結構方面,巧妙運用篆刻佈白,大膽採用挪讓等技巧,創造出獨特倚側結體。
 姜一涵教授一九二六年生,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畢業、中國文化大學藝研所碩士、博士候選人。一九五四年正式拜入黃君璧門下,後赴美進修,進入堪薩斯大學美術史系、普林斯頓大學美術考古系等擔任研究工作。一九八○年返國擔任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主任、美術系主任,也曾任香港珠海書院、東海大學客座教授等職。現任東海大學兼任教授。
 姜一涵著有《石濤畫語錄研究》、《元代奎章閣及奎章人物》、《書道美學隨緣談》、《易經美學十二講》以及《東方世紀》等專書,對於藝術教育的研究、推廣與創作不遺餘力。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