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邊社區民俗節慶學製糕點
浦邊社區昨天舉辦粿粽傳香-民俗節慶糕點學習活動。活動中做出的三十多斤的「膨粿」(發粿),今天將用來敬天公。
浦邊社區發展協會近年引進生態博物館的概念,並持續推動籌備中的聚落博物館;時近端午,社區民眾於昨天舉辦了民俗節慶糕點學習活動,希望把傳統技藝傳承下去。
在民俗節慶糕點學習活動,社區民眾製作了兩百個鹼粽、四百個肉粽、六百個紅龜粿、五百個「捧謝龜」;另外還有一個大「膨粿」及許多小發糕。
大「膨粿」是用三十一斤的麵粉、酵母、番薯、白粉為材料所做成;通常用來敬天公。敬天公時,上面還要覆上剪紙,然後佈上一定數量的紅龜粿(桃形和錢形的土仁粿)。
參與活動的社區成員包括發展協會理事長周再金、總幹事林雅萍、呂麗治、梁江萍、張惠玲、陳財寶、何應權……等。
浦邊有幾千年的貝塚遺址,有從明代、清代、民初以來的各種歷史建築或古蹟;居民正努力把他們的社區營建成聚落博物館,而民俗節慶糕點將是未來聚落博物館所要呈現的內容之一。